在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灰腾梁脚下,坐落着一个安详和谐的村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小土城村。这里美丽安逸、民风淳朴,这里的人们百折不屈、守望相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浸淫在这种温馨和睦、同甘共苦的环境中,也就造就了张军无私奉献、敢想敢拼的性格。张军是小土城村村支书。十几年前的2003年,38岁初任小土城村委会主任的张军就在心底默默立下誓言:“要让父老乡亲们变得更加富裕,过得更加幸福。”十几年来,从村委会主任到村支书,张军一直用他的勤奋踏实为村民们做着大大小小的实事,也用他的坚毅果敢带领着父老乡亲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疾驰。
“张书记给我们村引进的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好大的实惠,我们的收入比以前多多了。”小土城村村民席美所说的“这个项目”,就是香岛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区精准扶贫项目。
原来,由于小土城村距离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较近,年轻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里老龄化现象严重,700多名常住人口中,50岁以上的就占到了60%左右。青壮劳动力的缺失,导致村里土地撂荒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村民的收入减少,村里也鲜少见到生机勃勃的播种收获场景了。
如何利用本村的土地资源、区位优势,解决老龄化劳力不足、土地撂荒的问题,又能帮助村民实现增收?是摆在张军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张军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讨论,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先后两次到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察素齐镇、包头市青山区等地的先进村参观学习,并积极与对口帮扶单位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联系沟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帮扶单位的努力下,在政策的支持下,香岛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区精准扶贫项目落户小土城村,项目计划流转土地10700亩,占到村里的50%以上。
想到项目落户村里后,村民们的收入将会大大的提升,张军不由得开心。然而,说服村民流转土地的过程却比想象的要难得多。“不少村民觉得离开了土地就像没了生命一般”,虽然土地撂荒了,但很多村民还是不愿意流转。为此,张军不得不挨家挨户、掰着指头给大家算细账——“种地最好的光景一亩纯收入400元。现在流转一亩地给380元,加上以前的地边、地界等测算下来,一亩地收入在660元左右。你不用种地,收入还比种地的时候高。”
账算明白了,村民的顾虑也就打消了,1万多亩土地,1个月间完成了流转,这让香岛现代(光伏)农业项目园区管理部部长康富林十分佩服:“我走了这么多地方,张军的办事效率非常高,在村民心中威信非常高,项目运作非常顺利。”
父老乡亲的满意,父老乡亲的幸福,是对张军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张军矢志不渝、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为了让父老乡亲们的腰包更鼓,张军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在得知光伏项目建设当中需要采购大量的保温材料后,张军多方联系沟通,以村民入股集资的方式,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小型保温材料厂,生产出的保温材料全部供应香岛现代(光伏)农业项目。“正常情况下,这个保温材料厂,一年纯利润就在200万元左右。”张军笑着说,现在有打工村民近20人,入股村民还能分到钱。土地流转以来,小土城村里常住村民的年人均收入由流转前的2500多元提高到4500多元。
带领村民增收的同时,张军还把改善村容村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美丽乡村”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村里的路、水、房子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小土城村,远远望去,白墙青瓦、格调相近的房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宽阔平整、干净整洁的道路迂回绵延、便捷有序,仿佛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用汗水浇铸父老乡亲的幸福坐标,用激情打造父老乡亲的梦想家园。几多艰辛,几多劳苦,张军,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用真心、真情描绘着小土城村的壮丽诗篇,用信念、激情开创着父老乡亲的美好生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张军满怀信心,并在带领村民乡村振兴道路上忘我奔忙着,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平凡而光彩的人生。(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委员会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