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驻村干部,在驻村工作中,他帮助村里群众搬砖、运砂、垒厨房,是“泥水工”“砖瓦匠。他帮助群众打扫卫生、做农活,又是“环卫工人”“背篼客”。驻村两年来,他农活越干越顺手,皮肤变得黝黑,却让村子的容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就是沿河自治县土地坳镇堆山村驻村干部杨明军。
杨明军是该县民政局干部,2019年3月,下派到土地坳镇堆山村驻村,在脱贫攻坚一线,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堆山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我从大山走出来,对贫困有着切身的体会,而且作为一名民政干部,困难群众在哪里,我的帮扶就应该到那里。”两年多来,杨明军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刚驻村时许下的诺言。
2019年3月,杨明军在进村开展大排查大走访中得知全村有9名残疾人没有轮椅和拐杖,出行不便,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最后将8台轮椅1根拐杖分别送到残疾群众家中,为残疾人解决行走不便难题。
驻村以来,杨明军每天往群众家里跑,一方面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帮助解决。两年来,先后解决困难群众临时困难补助20多人次,共计解决救助资金1万余元。看到部分群众家里用木板搭床铺,他争取帮扶资金1万元用于购买床及生活用品,帮助群众换新床,受到群众一致好评。2020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杨明军大年初一仍然坚守在驻村一线,逐户走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在杨明军和全体驻村干部、村干部的努力下,堆山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彻底改变。该村争取到100盏路灯照亮群众出行路,而且家家户户的入户路都硬化了。今年该村再次向上级部门争取到路灯150盏和30立方米蓄水池1个,现在的堆山村一到晚上全村亮晃晃,群众夜间出行更安全。
为改变堆山村人居环境,2020年以来,杨明军和驻村攻坚队员一起帮助276户农户实施了房前屋后硬化。对68户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和透风漏雨整治,对89户农户实施了“三改”。堆山村共有易地扶贫搬迁户56户260人,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绿,杨明军和他的“队友”们上房揭瓦,下房“薅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成“花衣裳”,脸黑得像煤炭工人,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
今年初,杨明军虽然已驻村2年多,可以申请换人,但他又主动请缨,投身到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中,担任堆山村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8月,当他得知本村低保户吴爱娥的女儿安琴娅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很是高兴。可是吴爱娥的丈夫于去年因病去世,家庭重担落到了吴爱娥的肩上,女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却高兴不起来。杨明军知道后,积极向本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争取,为安琴娅筹集到助学金4000元,解决了她上学的燃眉之急。
驻村两年来,杨明军在堆山村还为群众解决临时救助10多人次,共计7000多元,他一心为民办实事,与群众心系相连,用汗水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今年年11月,被贵州省总工会评为全省“最美劳动者”。
“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杨明军说。(杨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