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这样的一处景致,一望无际的绿色农田,毗邻纵横的流水沟渠,以及远处的重峦叠嶂,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风景如画的小山村伫立着一座革命先烈英雄纪念碑,今天我们所要探访的红色记忆的主人翁就在出生在这里。
王文儒,小名继清,又名王文宇,1899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寅时出生于澄迈县北雁乡良田村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在王文儒12岁那年,父母双双病逝,丢下未成年的三兄弟。因生活无所依靠,12岁的王文儒离开家乡,投奔到西昌墟(今属屯昌县)下水村戚,不久在西昌一戏班做童杂工。三年后,又到西昌墟一户地主家打长工,因常常被地主凌辱,无法忍受,星夜出走,投弃到驻坡尾峒竹寮村陈继虞的民军当通讯员,自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2年12月在琼岛反“围剿”战斗中腿部受伤,晕倒被捕,1933年7月被敌杀害,英勇就义。
1927年10月,因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当时设在香港的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派王文儒、蔡永程、王宗位、李志坚、林天炳等6名海南籍的同志一同乘船从香港潜回海南,组织琼崖农民运动,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琼崖革命根据地。1927年深秋至1928年2月期间王文儒同志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发动青年报名参加“起义军”。组成西路人民武装,向西昌、下水、仁教、海军、大坡一带进军,攻打民团据点,这一带成了人民的天下,起义军威震澄迈、临高、儋县等地。
1931年3月,王文儒当选琼崖第三届苏维埃政府委员。同年夏,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师长。1932年7月,广东军阀陈济棠派陈汉光率领警卫旅三个团和一个空军分队来琼“围剿”红军,并向特委、琼苏领导机关驻地进攻。由于战斗时间长,粮绝弹尽,缺医匮药,大部红军战土牺牲。同年12月21日,王文儒带领仅存的10余名战士向白水桑山地转移,冲出埋伏圈后,身边只有警卫员王信。晚上,他派王信回家索取食物,王信经不起家人动诱,向国民党自首,并带国民党军将因饥饿和伤痛而昏厥的王文儒逮捕。1933年1月5日,王文儒被挂上牌子游街“示众”。在府城警卫旅的监狱里,国民党当局对他软硬兼施,用美人计、高官厚禄、手指插竹签、灌辣椒水、铁板烙等手段,都无法使其屈服。同年7月的一天,国民党反动派将王文儒押往刑场,一路上,他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王文儒同志牺牲了,但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一直激励着后辈勇往向前,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他的热血播撒在文儒的这边热土上,激励着家乡人民为了幸福美丽生活而努力奋斗。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正如歌词中唱的这样,在一代又一代前辈默默无名地奋斗下才有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前有8年的抗日战争今有8年脱贫抗战,前有经济特区今有自贸岛,前有嫦娥奔月梦今有探月1克壤。在现阶段,海南人民充分发挥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奋斗精神,抢占发展先机,勇立自贸港桥头,积极出台各项免税政策,举办国际消费品展览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海南自贸港建设。我们也将秉承革命遗志,为海南建设舔砖加瓦。(赵一 海南省澄迈县文儒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