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踏着时代发展的节拍,劳模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不仅有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忠于职责的坚守者,更涌现出许多知识型、奉献型、创新型劳动者,他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现任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金色·西芹颐乐园院长陈盛允同志从西芹镇中心小学教师岗位退休后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全身心投入到养老事业上,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依然是大家眼中那位受人尊敬,值得依赖的陈老师。
身体力行,守护“夕阳”幸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子路百里负米,再到“好媳妇”张水珍、全国道德模范王冬梅,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在中国各地早已蔚然成风,深入人心。老年人幸不幸福是一个国家国民幸福感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推崇备至、身体力行。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新年的祥和与宁静,疫情就是命令,陈盛允同志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大好时光,第一时间赶往敬老院,鉴于老年人抵抗力薄弱,陈盛允同志因地制宜果断采取措施封闭管理,严格阻断传播途径,确保老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加强疫情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选取货源稳定、物流配送有保障的供应商,降低外出采购风险;完善和加强管理和防护。每当家人抱怨时,他总会淡淡的一笑说到:“院里的老人也是我的家人,我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敬老爱老,需要的不仅是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灵上的温暖力量。如果简单将敬老爱老当作一项“任务”,是不能算真正的孝敬老人。在现实生活中,老人们最需要的往往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切实做好心理关爱和疏导工作才是核心所在。在敬老院里有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富善,身患重病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平时情绪比较低落。陈盛允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只要一有闲暇的时间就到李富善的房间陪他聊聊天,耐心的倾听他的烦恼,渐渐的,许久不见的笑容出现在李富善的脸上,现在他逢人就夸:“陈老师真是比我的亲人还亲呀”。院里时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如象棋、跳棋、围棋,同时跟紧时代步伐,在线上播放时事政治、美丽庭院公益课堂、家风视频、农业专家网络课堂等节目,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进一步开拓老人们的视野与见识,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不忘初心,回馈家乡一片情。“款款沙溪水,茫茫富屯江。上芹出平湖,山野披绿装。商贾长云集,奇石只鸳鸯。不墨山水画,风流自芬芳。”陈老师满怀对故乡的挚爱抒写了这首《西芹赋》。陈盛允同志热心公益事业,将毕生精力奉献在教育、党务和本土文化的研究上。曾获得“2019年度全国十佳公益楷模”荣誉称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为我国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获延平区委、区政府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申苏”工作先进个人表彰;获西芹镇党委、政府“特别贡献奖”。为勉励家乡学子“争当优秀、早日成材”,他不辞辛劳,多方奔走,成立了西芹助学基金会,每年对西芹的优秀学子给予奖励,为西芹镇的教育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展现西芹的红色文化之美,提升文化内涵和对外影响力,陈盛允同志多方搜集资料,著成《红色西芹》一书,在全国范围形成了较大影响,并摆上书架课桌。《魅力西芹》、《腾飞西芹》、《可爱西芹》等著作详实地展现了闽北千年古镇西芹的独特风貌,使读者更好的认识西芹,了解西芹。
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陈盛允同志选择“退休不褪色、真情献余热”,用不一样的奉献方式,尽最大的努力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再续写新篇章,实现更高远的人生价值。正是“谁言岁月催人老,追梦翩翩似少年”。(延平区西芹镇洪溪村党群工作者 康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