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也是事业发展的保障线。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从“学查改”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才能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让好作风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
以学之力,夯理论之基,铸忠诚之魂。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思想自觉才能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养分,从优良传统中赓续血脉。一方面,要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党章党规党纪贯通融合起来,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党日、实践研学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不走过场,不搞应付,做到真学真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让“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思想深处,真正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行动自觉”实质性跨越,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以查之力,织监督之网,祛作风之疾。“查”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关键环节,至关重要。作风问题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只有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查摆问题要坚持“刀刃向内”,既要有“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更要有“开门纳谏”的勇气。一方面,要开展“地毯式”自查,对照党章党规、岗位职责和群众期盼,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深入剖析,查一查是否存在“躺平”心态、“衙门”习气,是否存在“虚、躲、冷、粗、假”等不良作风,是否在服务群众中存在“中梗阻”“踢皮球”现象。另一方面,要拓宽问题收集渠道,通过调研走访、民意测评、信访反馈等方式,让群众当“考官”、做“评委”,把“问题清单”变成“整改清单”。近年来,各地纷纷为群众举报大开“方便之门”,一些地方采取公开征集“‘躺平式干部’问题线索的公告”“民生热线”“群众来信来电扫码举报”等方式,让群众参与监督,有力地督促干部精准查摆问题,及时修正偏差。
以改之力,立制度之矩,扬清正之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改”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脚点,更是作风建设螺旋上升的关键支点,整改落实的成效最中体现在制度建设“四梁八柱”上。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党员干部决不能回避拖延,要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实行“销号制”,持续跟踪问效,一抓到底,确保问题得到实实在在的整改。既要做到“当下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立行立改,比如精简会议文件、规范督查检查、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转变的实效;更要注重“长久立”,对反复发作的问题要“解剖麻雀”,找出监管盲区;对隐形变异问题要“穿透式”治理,破除依赖途径,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扎紧制度“笼子”,从源头上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学查改”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要争当作风建设的“排头兵”,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