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绝顶何辞千嶂险 赤心永葆一襟清

2025-04-10 09:30:18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人民政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笔下的泰山之巅承载着中华文明对精神境界的永恒追求。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征程中,“要登绝顶莫辞劳”不仅是对攀登者的勉励,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深刻警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持续攀登,方能抵达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绝顶。

登高望远:作风建设的历史纵深。《尚书·旅獒》有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以此警示,纵情享乐必致意志消磨。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襟怀,明代海瑞“布衣蔬食”的清贫,同样昭示着中华文明对官员操守的严苛要求。新时代道路上,中央八项规定既承袭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的治理智慧,又赋予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品格。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到基层干部躬身践行,作风建设实现了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的全面覆盖。

绝壁攻坚:破除积弊的现实突围。王阳明曾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整治作风顽疾,既要挥好监督执纪的“手术刀”,更要铸牢理想信念的“定海针”。正如焦裕禄用生命践行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真正的作风转变在于回归为民服务的初心。

云梯永固:制度建设的时代答卷。“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效化,需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铁笼。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日趋完善。包拯“铁面无私”的监察精神在当代化作巡视利剑,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转化为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这种制度与文化的双重保障,恰似泰山十八盘的石阶,虽步步艰辛却终达绝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中央八项规定开辟的作风建设之路,正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泰山之路”。梁启超曾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唯有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攀登精神,才能让全面从严治党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精神绝顶。当我们以“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定力持续奋进,终将在新时代的南山上,看见“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壮丽图景。(赵新宇)

责任编辑:张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