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党如治玉,细微处见真章。当“小节无害”的懈怠心态悄然滋生时,作风建设便面临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风险。这种心理病灶非但不能自我消解,反而会在组织机体中形成危险的“破窗效应”,终将腐蚀党的执政根基。
传统智慧中“慎微”二字,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深邃哲学。《韩非子》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恰与现代政治学的“破窗理论”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作风建设若放任不管,就如同纵容第一扇破窗的存在,必将引发集体无意识的效仿。从接受一次宴请到放松一项纪律,从迁就一个错误到姑息一次违规,看似微小的失范行为,实则是制度权威的慢性“出血”。
新时代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字化监督体系覆盖每个角落的今天,群众不再满足于“大节无亏”的模糊评价,而是用放大镜审视党员干部的日常作为。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产生雷霆之效,正在于将作风建设具象化为细节规范。这种精微化的治理转向,本质上是对“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政治智慧的演绎。
破解“小节无害”思想,需要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既要建立“红脸出汗”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在“未病”之时施以针灸;更要培养“慎独”精神,让纪律意识内化为精神血脉。只有将抽象原则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行为准则,才能真正实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境界。(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