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中央部署相关学习教育工作,明确提出“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干部教育作为提升干部素质、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开门抓干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群众关切的必然选择。
坚持开门抓干部教育,需广开纳谏之门。干部的作风如何、工作成效怎样,群众最有发言权。以往部分干部教育存在“自说自话” 的问题,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如今,应充分利用数字手段,如开发政务APP、微信小程序等,拓宽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同时结合传统方式,让群众能便捷地表达想法。还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干部多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面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把群众意见作为改进干部教育的重要依据,让教育内容更贴合实际,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开门抓干部教育,需广开监督之门。干部教育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上。在问题整改过程中,要将整改全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杜绝形式主义。加快整改速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马上就办”,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效率。对于复杂的 “改革难点”,干部要主动深入问题集中的地方,将办公点搬到一线,以创新的思维和吃苦的精神,切实解决问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开门抓干部教育,需广开问效之门。干部教育不是阶段性任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只在评估期搞“形式开门”,而应借助第三方组织、监督平台等开展常态化评查,广泛覆盖各类群体,让群众随时能对干部教育成果进行评判。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及时 “返工”“补课”,倒逼干部改进;对于群众认可的经验,转化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实现从 “一事一解决” 到 “一类问题根治” 的转变,形成群众积极参与评判的良性循环。
坚持开门抓干部教育,是提升干部素质、密切党群关系、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真正敞开大门,倾听群众声音,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才能让干部教育走深走实,打造出一支能切实为群众服务、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