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相关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而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以为民为核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做到心为民想、利为民谋、身为民行。在考核指标上,既要看经济发展,也要看民生改善,不要陷入“唯GDP论英雄”的误区,忽视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效,做好每一件民生小事,才能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党员干部在业绩上要以求实为根本途径,坚持干在实处,将党的政策落实到实践、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工作实效追求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要把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这样才能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实绩。考核方式上应该打破“材料政绩”的窠臼,采取实地走访、随机抽查、群众评议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表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考核的精准化、智能化。把考核结果和干部的选拔任用、激励培养结合起来,对敢作为、愿作为的干部大胆使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在干部工作过程中“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为党员干部树立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有力保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曾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