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要求严一点,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改进作风、管理队伍的基本着眼点。”当下个别干部存在思想懈怠、作风不实等不良现象,需要从正本、勤奋、建制三个方面共同发力,着力破解“三不为”问题。
正本是破解“不愿为”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解决好思想认知问题,方能解决实际产生的诸多问题。组织生活的新常态也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好,唯有在每个干部认同的轨道上运行,才能行之久远,否则当一阵风过后,不愿作为的陈规陋习又会卷土重来,所做的努力都将付之一炬。常言道:“治国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如果说干部干事创业如同栽树,那么干部自身的信仰和思想就是树木的本根。唯有在根源上下一番苦功,明确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勤奋是化解“不会为”的路径。“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经济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可谓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下部分干部占位无为的根源所在,本领不足却不及时充电,不仅会贻误发展时机,更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古语有云:“士而勤,万里青云可致身;农而勤,盈盈仓廪成红陈;工而勤,巧手超群能动人;商而勤,腰中常缠千万金。”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同样离不开勤奋。因此,广大干部要坚持勤学、勤思、勤干,把工作当追求,敢于吃苦,切实增强提升本领的紧迫感。
建制是缓解“不敢为”的保障。“做事的干部难免出错,不做事的干部没机会出错。”这是时下部分干部对干事创业的认知,虽欠妥当,却也值得深思。我们要求干事者需要有为有位,殊不知干事者或许因为某一次失误而导致“责骂”,不干事者却仍可“稳坐钓鱼台”,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政风党风、贻误事业发展、打击干部积极性。常言道:“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着力,进一步落实能上能下、奖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以鲜明的实绩导向为干部营造良好环境。(曾垂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