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夯实基层基础、回应群众期盼、维护和谐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指明了前进方向。基层有大学问,广阔农村大有可为。三十多年来,福建宁德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不断践行群众路线。
“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拉近干群距离。《摆脱贫困》一书,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四下基层”既是工作制度,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驻村、驻企、驻项目和撰写“蹲点手记”“民情日记”。通过深入各镇村设点接访,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上党课、作专题辅导报告、“小板凳”座谈、“你问我答”等方式,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找问题、理思路、议对策,从而做到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这样的制度引领,有利于机关干部形成“从机关走出、从小事抓起、从具体问起”的良好作风,从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治理效能,让民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人解决。
“优秀干部从基层来”,拓宽培养途径。年轻干部普遍拥有高学历和理论知识,但都属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经历,身上多了些“书生气”,少了点“泥土味”。宁德市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全链条梯次培养工程的若干措施》《在全市组织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把火热的基层实践作为年轻干部最好的“练兵场”“赛马场”,引导年轻干部到乡村一线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年轻干部放到重大斗争重点项目中真刀真枪磨砺,在攻坚克难中增胆识长才干。这样的制度培养,进一步树立干部到基层锻炼、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年轻干部转变思想作风、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投身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监督下沉。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四下基层”对于宁德的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同样是工作上的“法宝”。探索构建“乡镇纪委+村级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监督体系,以“村居夜话”“进村夜访”等工作方法解决白天村民外出较多的实际,始终坚持“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把有力度、有温度的纪检监察工作带到群众身边。乡镇纪委转变作风、强化监督,打开了群众的心结,打通了堵点,基层干部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克服“懒散拖”,将更多时间精力放在工作落实上,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蝇贪蚁腐”和不正之风问题明显减少,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福鼎市委组织部 王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