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 旅游 > 正文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08-28 09:56:10 | 来源: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人民政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发展”,要求强化文化和旅游与生俱来的内在联系,让文化为旅游增一抹诗意、添几分画意,让旅游经济为文化增一分厚度、加几分热度。文旅融合观念虽已深入群众观念,但在农村的发展却依旧具有滞后性、局限性。因此,引入传统农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破解了文化旅游落地农田、扎根农村的难题,开创了农、文、旅三元融合的新局面,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依托“农”的资源,深挖本土特色。农村发展旅游的优势就在于“农”,区别于城市的美丽乡野、淳朴乡风、特色乡味、民族乡情,它为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天然条件,是体验古法劳作、了解风土民情、领略田园风光的有效方式,只有挖掘好、利用好这些“农”的资源,才能发展好、打造好乡村旅游。一方面要线下发展农事体验、农产品集市、休闲采摘、观光度假、非遗体验等特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要线上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提升本土旅游形象的美誉度、知名度,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提质增效。

突出“文”的韵味,讲好家乡故事。农文旅融合,其灵魂内核就在于本土的非遗文化、历史遗存。要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深度挖掘本土的文化资源,串联本地农业文化谱系,辐射带动沿线区域,讲好家乡故事。要寻找“文味”,把乡村的历史故事、历史遗址用好,诉说乡村文化的淳朴,彰显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文铸旅,以旅彰文。要经常性开展亲子研学、非遗体验、乡村创意集市等活动,让古村古镇的“古韵”得到更大释放。通过乡村特色文化体系的建立,打造具有个性的乡土“IP”,立起面向城市居民的“农字招牌”,将家乡故事变成流量、变成经济,反哺群众,让群众吃上“文旅饭”,走上“致富路”。

改善“旅”的条件,提升服务功能。农文旅融合,基础在于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围绕游客最关注的“游玩、吃住、娱乐、交通、购物”等要素,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要盘活闲散资源,改善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不断向农村延伸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农村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但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农村旅游的最大优势就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山水风光、民风民俗,切忌一昧追求时尚化、科技化的设施装潢,而要多加些民族民风、山水画意。此外,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打造山含情、水含笑、动静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集散地,满足普罗大众对于“诗和远方”的追寻。(章佳琪)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