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以治理现代化为视角看社会工作“强基工程”

2025-03-23 16:52:18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委组织部

“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目标,将社会工作提升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5%、60岁以上人口超过2.8亿、灵活就业群体达2亿人,传统社会支持体系面临重构。因此,加强社会工作既是应对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一、社会结构迭代催生治理新命题,社会工作需回应时代之变‌

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人口流动加速、职业形态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深刻变革。以新就业群体为例,8400万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劳动者突破传统劳动关系框架,成为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其劳动权益保障、职业发展支持、社会融入需求与传统治理模式形成张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有管理,又有服务”要求,正是对社会治理“供给侧改革”的精准定位。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被动维稳”思维,转向“主动服务”逻辑,通过填补管理空白、创新服务场景,将流动的个体纳入社会支持网络,实现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的同频共振。

这一转变的本质,是对“人的现代化”命题的回应。当社会治理从“物的积累”转向“人的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便不再局限于“救火式”介入,而是成为构建社会韧性、激发基层活力的基础设施,如杭州“社区大脑”系统接入全市3200个社区,社工通过数字驾驶舱实时感知居民需求;江苏打造的“小哥食堂”“友好商圈”,既解决充电、休憩等现实需求,又通过党建纽带重构职业认同,正是以服务为载体实现治理升级的生动实践。

‌二、突破“工具理性”桎梏,重塑社会工作文化基因‌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化服务托底,同时也需警惕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当前部分地方将社工简化为政策执行的“末端触手”,过度强调考核指标而忽视文化浸润,导致服务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未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同构”“邻里互助”基因与现代社会工作理念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启示我们:社会工作正在重构基层治理的生态,它的生命力既源于专业方法,更植根于文化土壤。面对群众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新形势,社会工作的柔性治理优势日益凸显。

这种文化自觉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以“共建共治共享”激活社区共同体意识,将“陌邻”变“睦邻”,如北京“和平家园”通过特色文化培育社区认同;其二,在服务设计中融入“民胞物与”精神,“暖新驿站”既提供物质帮扶,更构建情感联结,让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感受“此心安处是吾乡”;其三,构建“政社互动”新生态,推动政府从“划桨者”转向“掌舵者”,支持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这种文化赋能,使社会工作超越“问题修补”层面,升华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三、构建“服务型治理”新范式,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社会工作被赋予更深远使命——它既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更是共同富裕的“推进器”。统计显示,我国仍有近3亿流动人口、2.5亿老年人口及8500万残障人士,这些群体的获得感直接检验着治理现代化成色。社会工作需以“服务型治理”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需求,如开发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数字平台,实现服务供给的“颗粒度”细化;另一方面构建“预防-发展-赋能”三级干预体系,从危机应对转向能力建设,帮助弱势群体突破“贫困代际传递”陷阱,如广州青年地带的社工们开设“人生规划工作坊”,帮助迷茫青年重拾生活方向。

更具突破性的是,社会工作可成为破解“效率与公平”难题的实践载体。浙江某社区创设“时间银行”,鼓励居民以志愿服务换取养老支持,既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又重塑社会资本;深圳试行“企业社会责任积分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这些创新表明,当社会工作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便能释放出“柔化矛盾、活化资源、优化结构”的乘数效应,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曹斌)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