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关键是要搞好服务”。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征程上,各级党组织要夯实社区治理基础,激发不同治理主体活力,将各种力量、资源导入到社区治理最薄弱、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社区建设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社区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看似细微,却关乎全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在传递政策、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承担党政部门实际工作的“一根针”,社区扎根基层、根植百姓,基于实际将各部门政策及工作任务落地为具体管理服务活动,从而增进群众的民生福祉,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尤其是伴随党和政府强化基层治理工作,社区需协助办理的事项增多,社区干部难免会存在任务重、工作忙等问题。在面对上面“千条线”时,底下“一根针”还需要提升治理能力,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严密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员家庭户”组织构架,将党建“红基因”植入社区“微网格”,形成层层联动、责任明晰的组织网络,持续提升党组织覆盖率,有力推动组织体系向居民“家门口”延伸,让群众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下身倾听群众的心声。“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为民服务走深走实,同时汲取群众智慧。因此,我们必须主动深入基层,将社区的工作融入群众之中,紧紧依靠群众,走入群众生活,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尊重群众意见和看法,倾听群众的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到最真实、最准确的情况,掌握基层工作特点,将他们的声音纳入社区的决策和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有效增加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搭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建立特色党群服务驿站等。只有把群众的心声听进去、把群众的事情落到实处,才能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独木难成舟,独木难成林。仅凭社区的“单打独斗”很难完全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社区统筹整合好各方面力量资源,增强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梳理社区居民需求,建立项目台账,通过红领工作站“基层吹哨,部门报道”、50项民生项目、党建联席会议、大党委等方式,多渠道链接社区物业、企业机构、志愿团体、新业态群体等治理力量,以协同共治“多子落”下活社区服务“一盘棋”。激活居民自治活力,由原来的居民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中,加强和规范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各项工作,打造居民会客厅、邻里议事会等协商共治议事平台,引导社区居民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凝聚起“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治理共识和行动自觉,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