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群众服务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持续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出部署。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实现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
健全制度机制“重实效”,让“层层传导”变“上下贯通”。“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基层干部在工作时容易出现急功近利、上行下效的问题,疲于应付上级,大费周章搞起“面子工程”“纸上政绩”。为此,部门在统筹谋划工作时,要树立重实干、重实效、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整体思想,变“层层传导”为“上下贯通”。此外,要建立健全形式主义防范机制,简化监督考核项目、频次,做好基层减负“减法”,减去肩上不必要的累赘,让基层腾出手来谋发展、促振兴、重实效。
突出问题导向“盯实际”,让“精致务虚”变“真抓实干”。基层减负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要避免“空对空”“负担重”等情况。要突出问题导向,密切联系实际,深入剖析老问题,解决新问题,抓实效、抓长效,消除“精致务虚,无暇务实”的无谓歪风。要让“现场看实效”替代“纸上看数据”,要让“问效于民”替代“指标问责”,要让“深入实际”替代“纸面创新”,让“求真务实”替代“精致务虚”。让基层干部减少无谓劳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产业发展。
强化监督引导“树新风”,让“弄虚作假”变“求真务实”。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应做好应减之负,守好应尽之责。加强作风建设,践行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让基层风清气正,让干部作风过硬。要秉持“四下基层”的务实作风,要善于运用“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主动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坐一坐、看一看,切实将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观,树立真抓实干之新风。
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抓落实、强服务、促发展。(杨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