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基层社区的情况愈加复杂多变,基层治理难度陡然上升,要打通社区治理这个“神经末梢”,依靠传统治理模式举步维艰。
一、聚拢资源,提升社区软硬件设施
政府要在政策、硬件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好掌舵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政策要“恰逢其时”、应运而生,让治理工作“有法可依”。“生活垃圾治理和环境整治考核奖惩办法”、“社区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巡查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改善环境面貌,提升生活生态质量。当然,政府的资源投入也很重要,要舍得“给钱”,给与专项资金,给与补贴,提供治理的经费;要舍得“给物”,完善休闲、道路、体育、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舍得“给人”,配备督察员、志愿者等,加强监管,实现治理的长效化。
二、筑牢核心,共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社区要引领全体居民谈感受,讲需求,提建议,说意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力量。可以引导居民自发成立调解,环保等多支志愿服务队,让“红马甲”活跃在便民服务,清洁家园,治安巡逻等社区工作一线成为常态化,党员干部和群众拧成一股绳,让社区力量进一步得到充实。总之,既有政府的投入与权利赋予,也有群众的责任共担,才能求得自上而下精细管理与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共享共建共担”的“最大同心圆”。
三、依托智能,创新管理手段提质量
明者因时而制,智者随势而行。社区治理也要与时俱进,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技术终端,精准掌握社区动态信息,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从社区数字系统为每户居民建立电子档案,到建立共享服务站,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等智能设备,切实实现事事有所办,提升办事效率,让老百姓少跑腿。可以想象,当我们有更多的互联网便民服务系统,当更多的老年人也开始使用APP缴纳水电费,社区生活将具有未来科技化的初始模样,将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新时代下的社区治理,政府用力投入,保障基层供给;社区用心服务,用技增效;人民群众用情参与,与社区同向而行,定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实现智慧温馨,人民满意的便民社区。(林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