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专门到上海闵行区考察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情况,与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亲切交谈。回顾总书记历次考察上海的行程,“以人民为中心”无一不是摆在首位的关注点。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中心论点,不断提升城市安居乐业聚合力、保障力、向心力。
以“城”引人,立足“近悦远来”,不断提升城市聚合力。“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城市的竞争力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力,千方百计吸引人才是强化城市竞争力、创新力,提升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牢牢把握住人才对城市的贡献力度,是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基础性工作。如何让城市和人才实现双向奔赴,是城市建设必须要考虑的课题。归根结底是要在实施积极地人才政策基础上建立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城市文化氛围。既要在资金补贴上舍得花大力气,也要在就业创业、技能提升上“推一把”“扶一程”。同时要落实“保障性住房”,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搞“本地优越”和“盲目排外”,让人才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才能让人才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城”待人,立足“便捷普惠”,不断提升城市保障力。坚持以高品质生活引领人民城市建设,最关键的是抓好城市管理和服务,把服务便捷度、生活舒适度和环境满意度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原则。“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总书记在上海曾经多次强调的一句话。为此,城市建设要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新型城市工作的标尺。一方面要切实增强城市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倡人性化执法、便捷化服务,不断提升政府行政履职效率及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居民投诉反馈评价机制,确保政府行政行为依法接受监督,不断强化城市居民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让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城”化人,立足“和谐共生”,不断提升城市向心力。城市的中心是“人”,在做好新型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要充分激发居民的城市建设热情,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达成正向循环。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充分说明城市建设应当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在城市治理中的首创精神和关键作用。“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同样的道理,城市布局是否合理,治理措施是否得当,生活环境是否依据,只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民群众才是“阅卷人”。为此,必须要在党建统领下,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汇集基层各主体力量,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确保“上情下达,民意通畅”,才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更普惠,让人民城市治理更有效、更高效。(李雨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