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正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天高云淡,丹桂飘香。安徽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部分成员,在会长刘欣华带领下,一行15人首先前往“世界文化遗产”——泗县隋唐大运河遗址考察。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总长约180公里,宿州市境内有140公里。目前,除泗县段运河故道有水外,其余尽皆湮没,而作为安徽运河段唯一一处有水的河段,大运河泗县段故道至今仍有有水河道约47公里,其中运河原有故道28公里。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这28公里“活水源”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故道仍保持着最为完整的大运河原始风貌,这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唯一活态遗址。
接下来,研究会成员又前往灵璧县新汴河船闸考察。这是宿州市“通江达海”工程,也是安徽省“十三五”重点水运建设项目。目前船闸主体工程、外环路大桥及航道疏浚工程已完成。
最后,研究会成员来到了国务院文保单位——灵璧县娄庄镇蒋圩村境内的“大运河·花石纲遗址”考察。听取了在娄庄镇政府工作的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理事任新权的介绍:花石纲遗址位于今娄庄镇蒋圩村境内,原303省道北侧,余桥闸至王赵村一带。遗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40米,遗址出土大量北宋宣和年间巨石,该遗址证明通济渠宿州段在北宋晚期仍发挥重要的水路运输作用。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初期,村子附近还有许多花石纲遗存的痕迹,几块巨型的虎型石就散落在村子的不远处,两次修建公路,许多遗石被用于奠基。据当地年长的老人说:在花石纲遗址上,还能看见很多奇石,不规则地若隐若现地散落在隋堤边的田地里,当地称这一地点为“乱石河”、“旱河”。
研究会此次考察活动,对于加深对世界非遗遗址和花石纲的了解、拓宽了研究视野,为促进学术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市政府文旅项目提供了详实的建议资料。
此次活动,使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在考察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也期待宿州市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为后代留下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赵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