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面前埔村,有种久违的亲切感。从小生活的小镇,与这里的山间田野、乡土民风十分相似,不同的是,作为示范村的面前埔,有着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完善的村居环境。一月份的面前埔村刚从厦门种子博览会的热闹回归平静,蓝天白云下规整的大棚,各类七彩果蔬,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芳香,深溪湍急的流水声,都让我对驻村生涯有了别样的期待。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刚适应身份的转变,不知不觉就已驻村四个月,有必要提笔记录所想所感,为工作做阶段性总结。
驻村不是考察,要让调研内容“沾满泥土”。了解村情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查阅台账,通过阅读村里的各类报告,我很快对村里的各类数据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这种停留在纸面上的“调研”,在短期的自我满足后,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讨论和推进中,就显得苍白无力。农村的发展情况,不是简单几行数据就能概括,每一项村情现状,背后可能是因为闽南特有的宗亲文化、久远的邻里纠纷。因此,农村调研必须要去掉书生气,染上泥土气,要到田野中去,到村民中去,在实地中丈量,在家长里短中了解,结合本地本村实际和自身专业背景去开展针对性材料搜集,确保调研素材实打实来源基层、来源群众。
驻村不是“做客”,人到更要心到。农村基层工作往往都是最直接的“民心工程”,因此工作的开展更要求兼顾原则和灵活,也更考验耐心和细心。驻村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驻村并不仅仅是完成调研任务,还要全身心扑到基层工作中,感受农村工作与村民利益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做得多一点,村民就少跑一点,我们多想一点,村民就多获益一点。村民不会自己去解读中央文件,他们对民生福祉的关心就在“大棚的补贴怎么申请”“能不能在村里更方便地取快递”这些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因此,驻村工作需要与村民真心沟通,直面群众、直面问题,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和诉求,本着办实事的态度去解决他们的难题。
驻村也是助村,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村两委在处理事务上,有着丰富的基层智慧,我在他们工作过程中也学习了许多方式方法。但是作为驻村选调生,我们的自我定位不应只是一个基层工作者,还应该发挥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上的优势,帮助村两委拓展信息来源渠道,跟他们分享前沿的政策和技术,帮他们概括、提炼、总结既有的工作经验,对他们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将自己所学所长竭尽全力用在驻村工作中。
“为政之道,在于得民”。在之后的驻村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融入农村、融入村民,从实践中汲取经验真知,用满腔热血助力乡村振兴。(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管理委员会,驻面前埔村选调生 黄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