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可以说是民生中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每年新增待业人口,具有规模数量大、求职意愿强、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农民工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他们储蓄少,社会保障水平低,高度依赖工资性收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一、高校毕业生稳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受疫情影响,就业难度加大。2022年偶里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上百余人,通过电话、走访等跟踪调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因疫情未外出就业,在家中备考,等待公务员事业编等就业机会,结合当下的情况来看,多数2022届的大学生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加之上年未就业人员,无疑会加大2022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片面的追求高薪水、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当前,大部分毕业生过分看重薪水待遇,而忽略了自身的专业特长和长远发展,追求大企业,而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追求到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不愿到中、西部和边疆地区发展,但这些大方往往最需要大学生奉献才智、建功立业的地方。
(三)缺乏自主择业目标,有业不就现象严重。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求职出现了盲目和跟风现象。疫情对企业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全面复产复工后,企业全面复苏,并提供岗位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但似乎政府公务员、事业编等职位更受毕业生青睐,觉得那才是“铁饭碗”,即便是和用人单位签约了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业后又辞职的现象时有发生,2022年,为解决返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部门多次联系县域企业,如清水江集团等,为其提供岗位,却均因工资待遇低、岗位不符合理想要求等理由被毕业生婉拒,发生这种现象是毕业生自身缺乏择业目标所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在现今毕业生中愈演愈烈,这给高校就业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给社会又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农民工稳就业面临的突出情况
(一)企业原因。
1、由于疫情影响,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订单与消费不足、经营成本过高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因疫情大量裁员,部分农民工被迫下岗。虽然企业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但复工后的收入也有所下降。
2、在就业机会方面,即使其他条件相当,企业方还是更倾向于把入职机会给非农民工。求职中不平等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工成功就业的难度加大。而且在就业待遇方面,农民工工作强度大,且普遍薪资偏低。
(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1、大多数农民工掌握专业技术等级较低或没有专业的技能,无法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只能从事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
2、农民工群体获得就业信息等各方面的渠道都很有限,导致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普通人力资源相比,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的信息更倾向于利用非正式渠道,他们进城务工途径通常不会通过政府、媒体、中介,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老乡等社会关系进城务工。
3、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大多数农民工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仍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欠缺自我保护意识,往往从事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差、恶意欠薪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现象频频发生,再加之农名工在教育方面的劣势,使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总之,莫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民工在等待中度过美好芳华,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应该多措并举。一是依靠网络渠道,宣传就业信息。利用校园网络招聘平台、网络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手机APP等方式,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二是政府应起到统筹协调和主导作用,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工作摆在首位。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多元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贫困地区,到非公企业工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增加岗位工资,从而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生源地就业,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给广大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实现最大限度就业;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工学习技能,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允许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积极探索开展农名工专场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工所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做到“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同时,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尽量贴近农民工就业特点,积极开展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农民工稳定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四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切实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加强对农民工索要劳动报酬和工伤损害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设立农名工法律援助服务专线电话,为农名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受理等服务,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群体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引导农名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贵州省锦屏县偶里乡人民政府 龙本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