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廉在线12月16日讯:安徽省蒙城县漆园街道地处县城北郊,南依涡河,北枕淝河,国道237,省道305贯穿其间,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著名的漆园旧址,庄子祠堂就座落其境内,内陆交通便利,以其独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蒙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开发扶贫战略的重大调整,光伏扶贫则是精准扶贫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光伏农业精准扶贫则是将光伏技术应用于农业同时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实现“造血式”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漆园街道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建设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出位置来抓,使光伏扶贫结出了丰硕之果。
漆园街道一班人慧眼识珠,依托地处城郊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6亿元,在县道花园段流转土地1766亩,由青岛昌盛日电公司于20I6年7月建设了40兆瓦光伏发电站。实施光伏发电,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温室顶部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温室内发展设施农业,太阳能发电源源不断转入县电网,这样以来不断缓解了供电不足的问题,同时与产业扶贫、农业开发、休闲观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工业反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三举措做好土地流转,确保企业如期落地
一是加强学习,领会精神。街道办事处通过研究成立了协调组织,认真学习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明确了流转流程等。二是深圳调研,摸清情况。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街道办事处和花园村两委干部细化了方案,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党员含、群众代表会,了解了群众的意愿,并结合群众意见通过和企业兑接,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流转方案。三是广泛宣传,充分发动。为调动广大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制订了宣传方案,为群众提供土地政策、信息传递、流转方式、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为切实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帮助农民用活土地承包使用权,提高土地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助力脱贫攻坚。
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氛围
漆园街道办事处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招商引资是基础”。乡镇要发展好,经济就要好,提高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招商引资是一辆高速列车,行驶好招商引资这辆高速列车,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提升理念,牢固树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体系,用责任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抢抓机遇,积极创新招商引资举措,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在政策落实中,许诺的优惠政策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给招商引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通过招商,引进了青岛昌盛日电公司在漆园街道花园村落户创建了蒙城县光伏示范园。与此同时,全力做的流转土地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了企业安心落地安家。
在街道办事处和花园村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如期落户花园村,标志着光伏科技与现代农业“接轨”成功,也标志着漆园街道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沟又一次大胆尝试。蒙城光伏农业示范园于2016年7月正式开工,总投资6亿元,占地1766亩,装机4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建成后,公司又把光伏农业大棚采取太阳能发电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在新建的农业大棚南面棚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实现棚顶光伏发电,棚内设施种植,光伏精准扶贫等一二三产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光伏发电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光伏设施大棚为载体,实现园区清洁能源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农业创客、精准扶贫、循环农业联动发展的“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综合体。
发展休闲农业,带动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园区通过流转土地先后建设291栋农业设施大棚,占地627.39亩,其中展示区建有玻璃温室大棚、联排棚、复合棚、冬暖阴阳棚各1个,占地13.39亩,生产区建有钢构温控连体智能棚86个,占地400亩,钢构冬暖阴阳棚40个,占地56亩,钢构春秋温室大棚161个,占地158亩,园区以蔬菜、果树、中药材、瓜、食用菌生产为基础,同时做花卉研发繁育。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耕,了解农民生活和享受乡土情趣,园区管理员孟帅说,自园区创办以来,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到此观光,周末、节假日游人携妻将雏,呼朋唤友到园区体验农耕文化和特殊乡土气息的人特别多。孟帅感慨地洗,党中央一号文件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一起,放在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园区将做深做实休闲观光旅游,孟帅如是说。
制订五项措施,“造血型”精准扶贫
一是园区流转土地租期为8年,从2016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每亩按400公斤小麦的价格计算(租金计量方式按国家保护价),在每年6月15日前支付下一年度的土地流转金,涉及到侯庄、花东、花西、徐张庄、郁油坊、四里陈、庞庄七个自然庄,其中贫困户36户,151人,土地182.7亩,土地的流转,解决了一部分无劳力户、贫困户、低保户种地收耕难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因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了农民经营风险和生产投入,从而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到园区务工增收。凡进园区务工都免费培训,实现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增收。解决了留守老人、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通过授之以渔,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为早日脱贫提供了保障。二是科技扶贫和代耕代种扶贫,。由县科技局牵头,园区与漆园街道黄寨村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蔬菜大棚认领或代耕代种协议书,免费提供给贫困户认领,认领期二年,公司负责农产品销售,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全部由公司承担,取得到润在扣除公司所支付的必须费用后,确保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三是参般分红扶贫。2018年花园村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作为股份,保底分红,年回报率6%一8%,折股量化到31户贫困户,每户平均年可分红1100元以上。四是就业创业扶贫。通过吸收贫困群众就近入园务工或创业,使其获得工资性收益和创业收入,目前已吸纳8户贫困群众就业,年人均入园收入达1.5万元。五是提供技术培训平台和优惠政策扶贫。园区为农户提供农业产业工人,承包人等岗位,开办农业创客空间,对有意愿的贫困户进行培训,注入金融支持,探索成立合资公司,帮助村民实现从产业工人到承包户再到创业者的“三级跳”。
采取“二四四”模式,吸纳志者创业
园区以光伏设施农业大棚为载体,展现先进农业设施,技术品种和运营模式,引导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园区设立公正服务平台,建设农业创业孵化器,通过租赁、合资、合作等不同形式,引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采取“二四四”生产模式,即园区的土地20%用于农业创客孵化和科技示范,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返乡创业,40%用于园区自营实体发展,40%与园区所在地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合作发展本地特色经济作物。
创新扶贫模式,引导群众更新观念
引导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教育他们“幸福是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来的”,不要“静座家门口晒太阳,就等政府送小康”,引导他们提高自我勤劳脱贫的内生动力,树立自主择业、就业的观念,树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观念。
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途径,推动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通过政府引导,围绕产业扶贫,园区制订了产业扶贫“五项优惠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进一步增强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支持他们自主建设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重点做好中药材、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甜瓜、果树、菊花等风险小、见效快的种植业,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和自我脱贫的觉悟。
2019年12月I3日上午,记者来到光伏电站采访,年已70岁的太山村庙湾村民组留守老人郁振强告诉记者,每天在园区内浇浇花卉苗木,打涝虾池内杂草,一天八小时60元,又不怎么累,还能挣几十元,够生活的了,在中药材种植区,只见30多名老年人都在热火朝天的为丹参刮皮,庙湾村李瓦房村民组71岁的李金民和老伴告诉记者,他在家里无事做,感觉无聊,就来到这里,每天和工友们聊了天,感觉生活特别充实,在温室大棚内为丹参刮皮,按件记资,多劳多得,一天两个人也能挣100多元,每天还开开心心的何乐而不为呢。
园区会计孟帅告诉记者,青岛昌盛日电光伏电站每年发电4400万度,极大的缓解了了供电不足的问题,还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贫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使他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的梦想有力的助力了蒙城县的脱贫攻坚又快又好发展,为决战决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