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乐此不疲。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为导向,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为根本目标,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我校开展了教育帮扶活动。作为白水小学的一名老师,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贯秉持“勤于教,精于业,爱生如子”的工作原则。
师生一心,携手度困。因此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帮扶号召,在工作之余投身于帮扶工作中。我的帮扶对象是三年级六班的(小雨)化名同学。这个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但是她身上带着一股子坚韧劲、力求上进,只是学习方法不得法,因此成绩不是很理想。她家住南桥村,这是一个地处县城南约两公里的小村庄,如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踏进(小雨)同学家门的情形:9月6日我骑摩托车大约行驶了20分钟左右,抵达了问钊汐的村庄。
她家不算太大,坑坑洼洼的院子,随之映入眼帘的是几间未曾粉刷的平房。初见她妈妈奶奶,很瘦弱,坐在床上靠墙的那一边盖着破烂不堪、很单薄的被子,见到我的到来激动的不知说些什么,这时我似乎看懂了什么,也明白了什么,房子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对破旧的沙发,沙发上堆满了一些杂物,看到这种场景我无法控制主自己的情绪,鼻子一阵酸痛,泪花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此时心里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真不是个滋味。孩子急忙招呼我坐在床边,她说,在她的记忆里妈妈一直是身体不好,奶奶双腿风湿严重,行走几乎离不开拐杖,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爸爸一个人打零工维持一家的生活。我明白孩子从小到大吃了常人不能吃的苦,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罪。这个孩子就是这个家未来的希望与全部的寄托。因此我觉得我的帮扶重点是对孩子予以情感关怀、助力学有所成。
在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帮扶理念下,我首先近距离接触孩子,较全面地了解孩子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时常在工作之余与他面谈,嘘寒问暖,送给孩子一些课业辅导书、课外阅读书,以拓展孩子的视野。知道老师对她的关爱,她的学习更勤奋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我请教,我总是耐心地给她讲解,她的学习成绩节节攀高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和同学也相处地更加融洽了。我的内心因此而倍感欣慰。
除了利用在校的有利时间给予孩子学习与精神上的慰藉之外,我也会在周末闲暇时间多次前往她家,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或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坐下来与孩子妈妈面对面交流:分享我工作上的苦与乐,聊家里生活的喜与悲,谈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盼......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一次次的家常叙谈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身处艰难生活中的孩子的那种坚韧情怀,受这种精神渲染,砥砺着我在工作学习上积极前行。常言说得好:撒播一个行为,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我觉得这种帮扶行动,其实是一种双向互赢的行为:我的学生一家收获的是一份暖心、一份精神的慰藉:我呢,则通过窥察另一种艰辛的境况而体察到了生活中的那份坚韧、那份顽强,还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那份自强不息。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白小教育灿烂的明天。(段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