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善谋强攻求变,大抓项目推动强街兴村富民

2025-04-16 17:33:40 | 来源: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始终把牢缩小“三大差距”这个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千万工程”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多元业态、推动多域融合,着力探索“强街兴村富民”乡村振兴新路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立足实情把握“时”与“势”,实施“三大行动”做好“谋”字文章,聚合产业“强街”

“一路风景,一片产业。”始终根据街道实情,因地制宜做谋划、顺应时势抓发展,以特色产业带动三产融合。

(一)聚焦“果园、田园、花园”资源禀赋,谋划实施“地标转型行动”。立足枇杷、甘蔗两大“地标产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组织农业专家、企业代表、种植大户召开多轮研讨会议,搭好农旅融合发展“骨架”,以科技赋能突出优势,引导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稳步推进地标产品向多元化产业转型。目前,围绕甘蔗打造的种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已渐趋成熟,甘蔗年总产值超8000万元,红糖等衍生品年产值超1000万元;谋划总投资达3.6亿元的白露山枇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配备种苗资源库、智控大棚、作业道等“新技术”“新工具”,融果品种植、深加工、农旅体验等多元场景为一体,预期总收益超60000万元,现已完成专项债申请,搭建枇杷大棚150亩。

(二)重塑“古埠、古街、古村”文旅路径,谋划实施“跨界融合行动”。立足女埠、渡渎、虹霓山、垷坦4个传统古村落,邀请中国美院、文旅专家、建筑施工单位等开展全面踏勘,梳理古村古建风貌、文化遗迹等资源清单,串联山水田园元素,融合非遗体验、生态观光等功能场景,重塑“人、场、景”文旅路径规划。目前,已先后招引码头来信咖啡、兰溪方若、瑜伽学院等优质业态,今年春节期间游客超5万人次,日均超5000人次。同时,主动对接市城投集团,探索“政府+国企+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争取政策性贷款改造古街基础设施,打造集特色茶咖、青年创业和直播基地、女性休闲疗愈、特色餐饮等新兴业态的“浪漫女儿埠”品质休闲区。

(三)依托“临港、临园、临杭”区位优势,谋划实施“港产联动行动”。立足闲置土地、房产等“沉睡”资源,全面梳理使用性质、适合用途、配套设施等形成“一房一本账”“一地一清单”。目前,已完成集镇18亩土地出让,谋划建设多功能邻里中心,以多元场景“集聚效应”主动承接工业园区溢出的功能、消费需求。同时,谋划实施女埠村综合体项目和临港产业园项目,围绕园区及临杭经济圈主导产业实施资源精准对接,为三产融合发展夯实“项目底座”。

二、深挖内潜把握“大”与“小”,构建“三大机制”做好“攻”字文章,深耕项目“兴村”

“一个目标,一同发展。”始终突出党建引领,从小村、穷村到大村、富村,从单枪匹马、各自为战到联建联动、区域协同,通过“共创共建共享”激发村级自主“造血”共富。

(一)以“一村一策”的精准方略,靶向驱动项目发展。建立街道专班统筹机制,形成“资源-需求-项目”匹配清单,针对特色农业、文旅开发等方向制定精准化、差异化实施方案,动态优化策略。针对渡渎村文旅运营不专业、外来游客流量少等问题,将招商引资工作与渡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精准定位渡渎“理学”文化资源禀赋,量身定制“一村一策”,将村集体资产使用权作价入股,与浙江九曜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古村新生·携手共富”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两期总投资5000万元,构建“空间运营(古建活化)+内容生产(影视文创)+流量变现(研学旅游)”全链条,“文化传承+产业造血”的可持续共富模式,预计试运营后村集体的年保底分红20万元。同步深入开展农业板块项目合作洽谈,规划通过打造“耕读文化研学基地”形成“文化吸引-农业体验-文创消费”的复合型业态。

(二)以“强弱联动”的协同举措,携手驱动项目发展。建立村级“强弱联动”的协同帮扶机制,按照产业特色、结构等要素组建共建联盟,整合资源、联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如,汇潭村与里王村组建“甜蜜帮扶联盟”,汇潭村选派甘蔗种植大户到里王村开展甘蔗选种、种植、培育、收获等全流程指导,并联系对接红糖工坊畅通果品销路,里王村通过连片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糖蔗年增收近10万元。女埠村与上新屋村组建“文旅帮扶联盟”,依托女埠古街的客流量及非遗文化聚集优势,建立“流量共享+文化赋能”的协作模式帮扶上新屋村落地“毕矮茶馆”特色业态,助力村集体月均增收近2万元。

(三)以“群策群力”的拼搏精神,合力驱动项目发展。建立“联村共富议事厅”机制,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村组建发展联盟,通过资源捆绑、项目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形成“产业联盟+要素流通+利益共享”的区域共富生态圈。如,联合里王村、金家村、舒村、泉湖村、竹塘村、垷坦村、郎山村7个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兰溪市和农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承接集镇绿化养护、农村道路保洁等服务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并为低收入农户、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超20个。

三、能闯善试把握“机”与“危”,打造“三大平台”做好“变”字文章,推动增收“富民”

“一次变革,一种经验。”始终秉持创新求变的理念,在危机中寻找生机、在风险中捕捉发展,以精准求变、主动求变、深度求变持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绘就共富新图景。

(一)以项目招引的精准求变绘就乡村旅游“创艺蝶变”。打造“乡村旅游精准招商平台”,建立“资源普查-项目策划-精准招商”工作机制,通过梳理资源清单、编制文旅发展图谱、制定差异化招商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共建模式。如,启动古街开发计划,成功招引回乡创业青年打造“码头来信”村咖,通过“咖啡+”网红经济场景营造,以兰溪的“苍山”“洱海”定位火爆出圈,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突破 5000人次,带动周边商户收入增长超100%。同时,花园餐厅、湖畔民宿、郊野公园等一批新兴业态也将有序生根落地。

(二)以产文融合的主动求变激活乡村文化“薪火焕金”。打造“产文融合创新转化平台”,推行“文化IP 孵化-产业项目导入-品牌价值提升”转化路径,建立非遗工坊、文创基地、共富中心等载体,通过“文化+农业”“文化+制造”等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和富民产业。如,结合渡渎“考神”文化IP引进“考神粽”项目,推出的“考神故里粽子礼盒”获评“浙江省特色伴手礼”称号,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超40万元,带动周边村超100名村民就业。

(三)以聚才育人的深度求变推动乡村振兴“智汇乡野”。打造“聚才育人赋能发展平台”,创新实施“四维引育”工程,构建“引才回巢-培育提能-创业扶持-服务保障”的全链条机制,打造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生力军。如招引大学生农创客投资500万元建设云享枇杷基地,推广“智慧种植+电商销售”模式,以科技赋能带动农户提高亩均收入。建立“专家+导师+农户”培训体系,邀请省农机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专家团队开展“果蔗品质提升技术要点”“蔗蛙养殖”等讲座培训,受益农户超200人。(孙潜)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