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吕梁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要契机,秉持“功能定位科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网格服务精细化、运行机制高效化、工作手段信息化”理念,全方位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显著提升工作效能,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贡献积极力量。
党委引领,统筹推进基层治理
吕梁市党委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市委书记孙大军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对提升综治中心实战效能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利锋深入多地开展专题调研,强调市级综治中心要集成信息收集、研判、调度与监管功能,推动县乡综治中心实战化。市委政法委将各级综治中心建设纳入政法工作要点,通过多次专题会议,精心制定方案,以清单管理、项目推进的方式,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在市委引领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在政策、人财物方面全力支持,形成上下一心的良好工作局面。
聚焦实战,夯实基层治理阵地
优化平台,整合资源惠民生。市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对风险隐患提出预警及工作建议。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设置“一厅四室”,完善功能布局与设施配套。同时,整合多中心功能资源,灵活入驻相关部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目前,众多部门与机构已入驻县级综治中心,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配强力量,筑牢基层治理基石。市、县、乡三级协同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印发相关编制规定,明确职责,构建高效组织架构。市级综治中心为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6名;县级综治中心为副科级,13个县市区共落实编制140名,为综治中心高效运行提供人力保障。
创新机制,提升实战治理水平。市级综治中心依托综治信息系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县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提高预警预防能力。乡镇综治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实战平台,抓好源头管控。村(社区)组织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及时收集信息,实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化解。
整合资源,推动基层一体运行
优化网格,实现多网融合。吕梁市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8020个网格,涵盖社区、农村与专属网格,将各类基层网格整合为综合性网格,统筹多项工作,实现“多网合一”。
选优配强,发挥队伍职能。配备8394名网格员,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团队,实现“一格一员”。网格员充分发挥发现隐患、化解纠纷、宣传法规、服务群众的职能,“报大事、办小事”成为工作常态。
明确准入,厘清职责边界。制定《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事项准入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确定准入单位、准入事项,明确准入原则与程序,厘清职能部门与网格员职责,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健全制度,实施精准管理模式
完善日常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完善多项工作制度,乡级综治中心建立10项网格员工作制度,运用多种惩戒措施督促履职。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对网格员实施不同考核方式,确保工作落实。
强化日常巡查,精准把控态势。市、县两级综治中心坚持“日巡查、周分析、月研判、双月通报”机制,精准把握社会治安态势。市级综治中心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县乡两级组织网格员采集信息、排查隐患,2024年各类事件办结率与矛盾纠纷化解率均超99.9%。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市、县两级协同多部门,采用多种培训形式,有计划开展业务培训。2024年,市综治中心组织多次培训活动,有效提升工作人员与网格员业务能力。
严格队伍管理,激发队伍活力。针对“零上报”网格员,市综治中心发提醒函督促,建立奖惩激励机制,2024年,众多优秀综治干部与网格员获省级荣誉,同时解聘不称职网格员。制定出台《吕梁市网格员上报事件奖励办法(试行)》,对及时处置事件的网格员兑现奖金22.3万余元,提升工作积极性。(宗飞 闫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