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沃野织锦绣·共富绘新篇

——偏关县窑头乡陈家营村以农业振兴撬动集体经济跃升‌

2025-03-27 16:32:38 | 来源: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乡陈家营村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乡的陈家营村,梯田层层叠叠,宛如金色的绸带蜿蜒于山峦之间。走进村庄的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而电商直播间内,订单声此起彼伏,一片繁忙景象。这个昔日以传统耕作为主的黄土高原小村,近年来悄然转身,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共同富裕,让集体经济在广袤的田野上焕发新生,开辟出了一条从“黄土”中挖掘“黄金”的乡村振兴之路。

破局:从“零散耕种”到“集约经营”‌

面对土地碎片化、农民增收难的困境,陈家营村以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将分散的耕地集中流转,统一规划为连片种植基地。通过引进耐旱高产的特色杂粮品种,推广覆膜保墒、生态轮作等技术,曾经的“望天田”变身标准化农田,亩产实现显著提升。村集体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提供统一种苗、统一管护、统一收购服务,村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又可参与基地务工,传统小农生产与现代规模农业实现无缝衔接。

赋能:从“原粮出村”到“品牌增值”‌‌

过去扛着麻袋卖粮的陈家营村,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农产品品牌的华丽变身。村集体紧抓黄土高原独特的农产品品质优势,以玉米为突破口,倾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通过深加工技术,将普通玉米转化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系列产品。为了拓宽市场,村里积极搭建电商平台,与商超对接,让农产品走出乡村,惠及千家万户,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也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陈家营村形成了“田间到舌尖”的立体增收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盛更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体验农耕之乐,感受乡村之美,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铺就了宽广道路。

共享:从“单打独斗”到“利益共生”‌

近年来,陈家营村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通过巧妙整合土地、资金、人力等多重要素,成功培育起了独具特色的玉米产业。这一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陈家营村秉持“以强带弱”的发展理念,创新实施“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有效引导和支持弱势群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丰收的喜悦与成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该村成功盘活了现有资源,极大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生活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

引领:从“被动输血”到“自主造血”‌

基层党组织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心骨”。村内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组织农技培训,培育本土能手。通过对接科研院所、引入现代农业理念,村集体逐步建立起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管理体系,推动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如今的陈家营村,年轻人返乡创业的身影增多,直播间里的“新农人”与田间劳作的“老把式”共同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图景。

陈家营村的实践,印证了农业现代化与集体经济壮大的深度耦合。从整合土地到重塑产业链,从激活资源到共享成果,这里的故事不仅是黄土高原“靠田吃田”的智慧升级,更是集体经济“滚雪球”式发展的鲜活注解。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这片土地正以农业为笔、以共富为墨,书写着山乡巨变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闫乾易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