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的客观需要。在不同场合和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家风建设:乡村治理的“软实力”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家风建设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事,更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家风带动纯朴民风、促进文明乡风。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和家教家风作用,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途径。
推进婚俗改革:树立乡村新风尚
婚俗是家风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文明的重要标志。传统的婚俗观念中,重男轻女、天价彩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婚俗改革,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入人心。
在推进婚俗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家风建设的作用。良好的家风能够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倡导文明、节俭、平等的婚俗新风。鼓励群众性组织在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引导群众参与婚丧新风的构建,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促进移风易俗。
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农民幸福感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将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推动乡村文明进步。加强党建引领,完善村规民约在治理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内容和约束性措施。一方面,通过家风建设提升农民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良好的家风能够引导家庭成员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家风建设激发乡村人才活力。良好的家风能够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也为乡村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婚俗改革,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审深深扎根,要抓住村规民约这个关键抓手。村规民约属于村民自治的范畴,但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应遵循党的领导、坚持合法合规,村规民约内容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不仅要将指导规范村规民约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更要及时纠正和废除村规民约中带有歧视性和违法的内容,“防止一部分人侵害另一部分人的权益”,防止以约代法。
此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农民群众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有力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