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水龙头,清澈水流奔涌而出,做饭沐浴便捷无忧;柏油路与主干道无缝衔接,公交站点近在咫尺,出行之路焕然一新;文化广场上欢歌笑语,古朴书院中书声琅琅,5G信号满格覆盖,卫生院守护健康,小乡村连接大世界……近年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黄沙岭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提升,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医疗卫生“亮”化、能源清洁化。如今,现代文明与田园诗意在这里交融互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强筋健骨 乡村品质再提升。稻花香里文化广场是黄沙岭乡的新地标。暖春微风中,人们或在广场悠然漫步,或三三两两坐着闲话家常,小朋友们跑跳嬉戏……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朝气。
与之相映成趣的诗词文化公园,古韵悠长,是集美观、实用、节省用地于一体的典范,自2024年6月正式启用以来,便深受周边村民喜爱,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年来,黄沙岭乡争取资金约1000万元,新建文化广场、实施集镇道路“白改黑”、雨污分流、强弱电下地及人行道绿化,从规划、建筑到景观多维度精准施策。同时,发动乡贤捐款100余万元,完成集镇外立面改造,彻底改变黄沙集镇沿街旧貌。通过整合辛弃疾文化资源,打造“稼轩文化”金字品牌,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激活全域发展软实力。
改善水网 漾漾清流润民生。水利兴,百业旺。黄沙岭乡始终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置顶,力保农业生产根基稳固,群众饮水安全无忧。投入140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7千米污水管道蜿蜒铺设,日处理污水量高达600吨,集镇污水直排乱象一去不返。2025年,依托黄沙古道,计划投入500万元对“黄沙古渠” 进行保护性修复,目前正积极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让千年灌溉智慧焕发新生。
大屋坑的蜕变便是生动例证,原本破败的山塘经修缮后焕然一新,有效灌溉周边100亩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也让村民再无抗旱之忧。该乡同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与高山饮水工程,一方面对高山饮水工程进行实地核查,对带病运行工程采取“一座一策”进行更新改造;另一方面投入资金,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及管网进村入户项目,有效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如今,说到用水,黄沙村的村民张义满心欢喜:“水龙头轻轻一转,清水哗哗而来,政府这实事办到咱心坎里了!”
便民利民 医疗服务再提质。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黄沙岭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医疗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2024年,该乡持续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多措并举统筹医疗资源、改善医疗条件。投入2300余万元新建黄沙岭乡卫生院,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可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
据了解,黄沙岭乡卫生院新建门诊综合楼,内设门诊大厅、急诊大厅、药房、预防接种大厅、行政办公区、会议室等。项目建成后,对常见病、多发病能有效治疗,便民利民,减少村民的奔波与开支,更好地满足村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就医需求,有利于补齐广信区乡镇医疗“基层不强”短板,提高县域内就诊率,推动健康广信建设迈上新台阶。
黄沙岭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带来的影响,不只体现在衣食住行上,更带动着乡村产业、村民观念、村庄活力的发展与提升。路修通了,特色资源得以盘活,更多农特产品走出乡村;公园建好了,村民住得舒心,游客玩得开心,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更大;网畅通了,外面的世界“触手可及”,村民同样能够享受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活。这些变化带动乡风文明持续焕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乘数效应”也在不断扩大,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