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本也。”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在政策引领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例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破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制度壁垒,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模化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县城,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纽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它既能够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与功能辐射,又能够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厦门的同安区积极发挥县城(区)功能,一方面承接岛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部分配套环节转移,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园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周边乡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提升多所学校、医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同安新城的建设,让周边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同时也促进了乡村与城区在文化、商业等多方面的交流互动,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化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白茶之乡”福鼎,凭借其优质的白茶资源,通过发展白茶种植、加工、销售及茶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也让福鼎白茶香飘四海。此外,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与市场竞争力,也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厦门翔安,胡萝卜产业蓬勃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农业设施建设补贴等支持。翔安的胡萝卜通过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远销国内外市场,并且围绕胡萝卜产业开发了胡萝卜汁、胡萝卜干等深加工产品。同时,结合乡村田园风光,推出胡萝卜采摘体验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大量市民前来,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让乡村经济充满活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与宝贵财富。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福建的“清新福建”建设成果斐然。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些乡村,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成效显著。通过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例如,集美后溪镇的一些村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乡村休闲公园、生态步道等。村民们利用优美的田园景色,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生态旅游服务业的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素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在享受物质富裕的同时,也能拥有充实的精神家园。比如,厦门海沧区的青礁村,深入挖掘保生大帝文化底蕴,修建保生大帝文化纪念馆、文化广场等设施。通过举办保生大帝文化节、民俗祭祀等活动,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本土文化,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体验。村民们在参与文化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守护好乡村生态环境,传承好乡村文化根脉,才能绘就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邵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