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现就加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应急响应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医疗与公共卫生职能并重,充分发挥疫情防控“网底”作用。分级分类做好疾病初筛、初步诊疗和疫情信息登记上报,协助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多方共同协作。在社区、乡镇开展慢病管理、送药上门等延伸服务,承担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责任。
二、推动医联体建设,鼓励核心单位的医务人员下基层指导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推进基层开展健康管理,预防与早期发现疫情。充分借助医联体牵头医院和疾控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作用,加强疫情防控和院感防护人员培训,做到全员覆盖、人人皆掌握,切实提高基层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充分利用医联体内远程视频会诊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对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高基层疫情预防与救治能力。
三、建立“医防融合”的综合防治服务体系,促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高效响应。不仅要实现人员与工作的融合,也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融合。要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服务等信息有机结合。建立区域内医疗体系、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一体化的、互联互通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促使相关疫情发生发展的信息能够迅速上传、反馈。
四、改革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增强团队服务水平。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全科医生要提高事前的防范意识、事中的应对能力,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防止疫情扩散。这需要在平时加强培训和演练。
五、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体系的各项保障措施。基层机构医用物资短缺、医务人员防护知识不足、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都严重影响整个社会防疫体系的功能实现。所以,一方面,要把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优先保障他们的防护设备和物资,让疫情防控人员能在一线工作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发挥医联体的合作机制,加强基层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的公共卫生应急规范化培训和心理疏导。(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郑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