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和不断前行,都是为了与人民群众风雨兼程、风雨同舟,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奔赴一个又一个的战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蓝图。既然是“人民公仆”,自然就是用干部“跑腿”代替群众“跑路”,当好为民的“勤务兵”;就是要构建“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机制,当好为民的“服务员”。在群众提交了服务“订单”之后,能够将群众需要的服务“送上门”,切实地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担当、新作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工作好不好,群众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为民服务的态度和方法,群众是最清楚不过的。因此,群众的“满意度”应该是干部履职考核的“指挥棒”,群众的“好差评”应该是干部履职成绩的“硬杠杠”,必须要以群众的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地立足于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多一些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常态化走访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摸清楚群众的“需求清单”,才能按单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要立足于群众的需求和诉求,需要找准群众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常态化的走访群众,多到群众身边,真正地融入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去,与群众多在一起聊一聊,主动地去问,问群众怎么想,认真地去听,听群众怎么说,才能够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对群众的真实情况和想法都清清楚楚,对群众的所需所盼和所愿所想都明明白白,找准群众服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补足民生服务的短板,精准的查漏补缺,把群众想办的事情办好,将群众的难题解决好,从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人民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唯一衡量标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政于民,才能从群众的角度深入思考,办好民生实事,办出群众满意的效果。(黄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