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2024-03-20 15:43:12 | 来源: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垵炉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期新征程,我们应当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画像”。一是连续性。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只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二是创新性。中华民族具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具有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三是统一性。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四是包容性。中华民族具有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国各宗教信仰具有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五是和平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二要秉持开放包容,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三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四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一是彼此契合,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能够有机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二是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三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邵悦心)

责任编辑:晴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