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行者

2023-10-22 13:53:38 | 来源: 福建厦门同安区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是我的光荣使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行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行者,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励民族不断进步、永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等,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凝聚着强烈民族认同感、具备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行者,需要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新课程改革相融合。要改进教学方式,更加适应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适合新时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绝不简单是教学内容的“进”,更意味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核心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主题内容,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识记或技能,而在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不能按照一般的具体学科、课程比较“硬”的教学方式,特别是那些承担“有机渗透”责任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更是要注意这一点。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传承了丰富的立德修身、实践养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独特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不能很好运用这种方法,就无法真正在教学中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和魅力,也就无法让学生真正通达传统文化的真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最新的网络科技深刻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学习,教学中如何让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最先进的网络智能技术相结合,充分吸引青少年而又不失传统文化魅力,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长期课题。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行者,需要做思想敏锐、素质全面、知行合一的优秀弘道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弘道,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所有的老师都肩负传统文化教育的职责也就都是传统文化的弘道者,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质。要做一名优秀的弘道者,首先要思想敏锐,要对党和国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精神及时了解、精准把握。其次要素质全面,尤其是以前没有从事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要及时夯基础、补短板、拓方面,尽快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准备一桶水”。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到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究“亲其师,信其道”。传统文化强调以修身为本,身教重于言教,人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言行不一,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而且会严重损害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相反,每一位言行一致、道德高尚的老师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都会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行者!(苏乘乘)

责任编辑:晴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