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上指出,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世界历史的本身就是一部人类不同文明交流的历史。通过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相互之间的理解,从而推动人类的发展。我们应该共飨人类文明之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照亮人类社会现代化“三条道路”。
共飨“文明交流”之光,照亮人类现代化社会“沟通之路”。文明交流是奇妙的化学反应,当古希腊文化的激情加入古罗马文化的冷静,碰撞出灿烂耀眼的欧洲古典文化之光,产生出的艺术、法律、哲学深深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这些例子都表明中国历来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交流的国家,与世界各地保持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和互动。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中东、欧洲等地开展了繁荣的贸易往来,与各地文化进行了深度交融。文明交流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产生,减少文明冲突的可能性,增进国际友谊和合作,从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共飨“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现代化社会“发展之路”。指南针引导着世界开启了航海新时代,火药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活字印刷以及造纸术加速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速度。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近代以来,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列强的文明,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等改革都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制度和工业文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吸收并融合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和理论,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给中国带来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文明互鉴,照亮了中国的发展之路,如今,中国人早已享受高速铁路,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等便捷的生活。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启迪,是实现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捷径,中华文明既要找准定位,加强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也要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共飨“文明共存”之光,照亮人类现代化社会“信仰之路”。不同的文明传统之间有差异之处,也有共通之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史中就包含在差异性中寻求共同点的智慧。差异因素不一定构成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产生冲突,在中国人的理解中,恰恰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才能创造新的事物。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敦煌就是不同文明的大熔炉,不同文化的调色板,以其包容和兼收并蓄成为集人类不同文明之大美者。不同文明之间的优劣比较没有意义,我们更应强调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历史告诉我们,文明之间,唯有平等相待,交流互鉴;大变局中唯有携手并肩,相依而行;新时代下唯有守望相助,命运与共,才能真正实现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绘就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