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城脚下、燕山南麓的河北省迁西县,在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中,努力创新活化理论宣传机制和载体,探索出一条“领导带头、四级联动、党员示范、全员参与、数字赋能”的理论宣讲新路子,不断推动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用接地气的“乡音”传递“党音”,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为加快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区分宣传对象,满足不同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迁西县委认为,理论宣讲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深入人心,聚力铸魂,产生不竭的“原动力”,充满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为此,该县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基层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多样化、个性化理论需求,不断优化宣讲内容。采用网络征集、实地调研、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梳理和掌握基层干部群众理论需求状况。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精心设计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法治建设、科技金融、工商企业、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医疗卫生等宣传规划,开展“分类指导、照单宣传”,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对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的学习需求,精准指导工作实践,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逐项抓好落实到位。
打造精干队伍,深入实际宣传。今年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组建一支懂百姓情、说百姓话、有百姓味的宣讲队伍,是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保证。该县从整合宣传、教育、科技、司法、农业、水利、交通、卫生、大数据等多部门资源,培养选拔包括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典型模范、基层志愿者在内的百余名宣讲成员,打造“四大班子成员分头宣讲、青年讲师团一线宣讲、农技专家现场宣讲、巾帼精英上门宣讲等30多支特色宣讲小分队,深入县直各单位和基层乡镇,走进千家万户,开展“院内宣传”、“炕头授教”“直面解答”,不漏一村一户。并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和典型实例,以及群众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开展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宣讲,引导群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党的恩情,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由于宣传形式灵活多样,全面覆盖了宣讲对象和所在领域,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拓宽宣传空间,搭建广阔平台。该县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搭建群众身边的宣讲平台。积极探索“新媒体+”云上微宣讲新模式,开展系列线上宣讲活动,在学习强国、微信、抖音等平台广泛推送。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技术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打造了许许多多的精品小视频和现场直播,千方百计满足干部群众学习需求。全县所有文明实践所(站)注重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切实加强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党建广场、生态公园、景区景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活动和法治教育。并组织画家专门描绘“迁西美景”,翻新和美化农村街道文化墙图案。浓浓的宣传文化范围,使广大干部群众时时刻刻分享“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福祉”。
运用朴实乡音,注重宣传效果。在宣传活动中,说百姓话、讲百姓事,让百姓喜闻乐见,才能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县委书记和县长在宣讲中带头讲“大实话”“真心话”“心里话”,使群众听得聚精会神、入心入脑、津津乐道、满脸堆笑。全县各级干部努力把“理论话语”转化成“群众乡音”,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成形象的“生活写照”,精心组织系列宣传活动,以接地气、有锐气、显生气的理论宣讲方式让百姓听得懂、能明白、会运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聚人气”“接地气”“冒热气”。通过走出去、下基层、接地气、沉浸式的宣讲,使基层宣讲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持续升温,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宣讲与服务相结合”“难事与破解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打通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理论宣传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和正能量。目前,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日新月异,华丽善变;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优化、服务一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生机勃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喜气洋洋;“中国板栗之乡”名不虚传、享誉世界!(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