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砚山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一线切入、一线调度、一线投入“三个一线”举措,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常态化、精细化、项目化形成农村人居环境系统治理体系,保障青山绿水、村村寨寨换新颜,自然焕发乡村美底色。
一线切入,常态化制度保障立标杆。落实“绿美文山先锋行”,强力推行“五级书记”带头扫地,执行县级挂包乡(镇)、乡(镇)挂包村(社区)、村(社区)挂包村(居)民小组、村(居)民小组党员干部联系农户制度,形成互联互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新局面。针对厕所革命,比照《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绘制公厕户厕样图、制作户厕模型,统一改厕技术标准,规范保洁员日常管理制度;2922名保洁员满足村村寨寨全天候保洁需求,1061支党员环境卫生整治突击队每周至少组织所在村寨群众集中排查整治环境卫生1次;全面执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清湖护河、巡山护林行动,保护绿水青山还大自然“清纯”本色。
一线调度,精细化考评问效促担当。严格落实“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月考核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县级单位和乡(镇)级倒数2名在次月调度会上作表态发言,连续两个月倒数2名的需向县委政府作书面检讨,连续三月倒数2名必追责问责,让比学赶超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常态。派驻4个农村改厕技术指导组每月至少到各乡(镇)村寨一线指导改厕工作1次以上,开展村组党员户挂牌作示范,建立村规民约执行队1042支村村寨寨全覆盖,村规民约监督队119支乡(镇)、村(社区)两级全覆盖,教育、引导、督促、帮助群众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渐落实“红黑榜”卫生评比制度,每月开展乡(镇)与乡(镇)、村(社区)与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与村(居)民小组、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卫生评比工作,评出“红黑榜”,表彰先进示范带动、鞭策后进整治提升,让广大党员群众家家户户,人人参与环境卫生大提升。2021年发布周通报42期,开展月考核、月调度各10次,对因履职不力的1名部门责任人进行免职处理,对4名乡科级副职进行问责处理。
一线投入,项目化措施保障推进度。将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保洁费收缴、门前三包等纳入各村寨村规民约,项目化设置“农户自筹+财政奖补”模式,把有限资金用在迫切急需项目刀刃上。2021年,各乡(镇)收取保洁费1175.38万元,县财政按照1.5倍配套奖补资金1763.07万元,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450座、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改造132座;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清运模式,启动乡(镇)垃圾收储运PPP项目,实施1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垃圾车、垃圾桶等设施设备,做到全县1042个村组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至海创公司统一焚烧发电利用,村庄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完成垃圾焚烧处理35余万吨、发电量1亿千瓦时;投入河湖保护治理资金1385.06万元,组织开展“清河行动”432次,整改销号河湖“四乱”问题15个;在森林防火监测监控上采购“千里眼”和林区摄像头“森林眼”,聘请650名护林员在各林区形成全天候立体化空地一体实时监控。在社会上,村村寨寨喇叭响,中小学校“小手拉大手”,上下各级文艺队专题排练演出,县内各级媒体营造氛围,让砚山乡村美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云南省砚山县委组织部 罗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