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安排,我被派驻于黎平县地坪镇滚大村担任脱贫攻坚网格员,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来,在滚大村的工作使我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滚大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位于原生型天然森林弄相山下,平均海拔450米,辖大寨、两档、培利、务开、务坤、镀金、派阳7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6.98km2,是地坪镇脱贫任务相当艰巨的一个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897人,贫困发生率26.89%;自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滚大村的扶贫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州、县各级脱贫攻坚政策方针,始终发扬“黎平三敢”精神,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要求,打好“组合拳”,下好“绣花功”,截止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5户1039人中已脱贫210户960人,未脱贫25户79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52%。
刚到弄相山下的这个村庄时,我对村情一无所知,村里大多是老人小孩儿,许多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就导致像我这样一点儿苗语也不会的扶贫干部首先在沟通交流上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后来通过第一书记贺世林同志以及村支两委的帮助和不断的入户走访,加深印象,与会说普通话的群众建立起了最基础的信任与情谊,再通过他们的带领深入每一户农户,基本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对我所辖网格内所有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虽然到现在我对苗语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在每次入户时群众脸上真挚的笑容和热情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欢迎驻村工作组的,并从内心深处是感谢驻村工作组的。
培利苗寨建档立卡贫困户石新华,由于生活所迫,多年来留下家中年迈的父亲,带着妻儿外出务工,每年几乎都只有过年才会回家,后来村里有了芦笙加工合作社,他放弃务工,在家也做起了芦笙加工的行当。“以前每年出去打工,收入是有些了,可是每年在外的花销也不小,还不能照顾老人,心里其实蛮愧疚的,现在好了,我做芦笙每年的收入跟在外面打工也差不多,自己住自己家里,孩子上学国家都不要我们缴费的,最主要是能够堂前尽孝,我们心里也少了一份担忧。”石新华说到:“每年回来我都看到自己从小生长的村庄慢慢的变美丽、变舒适,想留下了又怕没有收入,现在国家帮扶我们,指导我们脱贫致富,我们看到水泥马路也通了,太阳能路灯也有了,甚至每家每户上厕所这样的事政府都帮我们考虑着,我们更加有了摘掉‘穷帽子’的信心和决心了”。
近年来,通过各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用情用力的付出,滚大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建起了医疗卫生室、有了上门服务的医生,休闲娱乐广场、文化长廊、篮球场等娱乐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组公路一律到村到寨,安全自来水户户入户,建有村级合作社众联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仅如此,滚大村教育帮扶覆盖率达100%,合作医疗参加率100%,贫困户住院治疗一律施行“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报销90%以上,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明确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网格责任人14名,实现干部帮扶全覆盖。
七十多岁的老人陈故优华,每次在我们经过他家门口时都会叼着烟斗像个小孩子一样笑呵呵地给我们打招呼。由于其子身患残疾,至今未婚,家中经济一直捉襟见肘,后来村里帮助他家申请了低保和公益性岗位,还帮助申请了一级危房改造,如今已经有了两层楼的小砖房立在马路边,儿子陈虽华也一直为了新房忙前忙后张罗个不停,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憧憬。老人常感叹道:“我们这地方偏僻,以前交通非常不方便,生病了就只能找点草药和当地‘土医师’。现在好了,水利马路那么宽,车也多了,随时都可以出去,而且现在我们村里有了专门的医生,不仅可以直接在家门口看病,医生还会定期到我们家里来给我们量量血压什么的,关心我们的健康,这些在以前我们是想都没敢想。”“来驻村的那些年轻人们也对我这个老头子挺关心的,经常到我家跟我们‘摆龙门阵’,小学的那个龙老师还经常给我家添置一些家里需要的物件,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
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滚大村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6月底将实25户79人全部“清零”任务。同时,对2014至2019年脱贫人口做好巩固提升、大力发展种养殖项目,引导推荐贫困人口就业,强化社会教助。针对生活困难群众,将全部纳入政府兜底保障。继续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完善基础建设、人居环境等相关工作目标,齐心协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这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这雄伟壮丽的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我倍感自己今日所为,无上光荣。(任强 贵州省黎平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