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丹东“全民业余学习”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9-12-11 13:22:07 | 来源: 中廉在线

《丹东市关于开展市民业余学习行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后,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市委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推进全民业余学习工作,学习场所免费使用、教师免费讲、百姓免费听,面向市民开展思想理论、传统文化、专业技能、医疗健康、文学文艺等各方面学习培训,累计开展学习活动2500余场次,受众7万余人次。通过全民业余学习活动,将市民思想统一上来,行动统一上来,形成了“学习引领、四级贯通、平台支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民业余学习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

市民任军和老伴在市老年大学报了音乐班、摄影班、京剧班、围棋班等,任老先生激动地说:“我们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现在家庭和睦,身体健康,这一切要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社会”。

老年大学的负责人倪金桥介绍:“现在市民参加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报名学习的市民很多,他们不计路途远近,不畏天寒地暖,看到群众学习热情这么高涨,我们有些意外,更有些感动,只能组织师资力量不断增加课程,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丹东市委通过“强领导、拓阵地、广覆盖、接地气”四大措施积极推进全民学习活动,让学习活动深入民心,吸引全民参与。全民业余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享有”,提高全民素质、民生水平,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治理、社会建设,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市民服务,让全体市民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

全民业余学习提高社会治理的创新能力

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局面,增强全民业余学习创新能力,更加明确了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共同参与的理念。全民业余学习对社会治理而言是一种创新,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理想邮递员”由14名90后年轻的省委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组成的一支宣讲团队,他们走进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企业车间、部队军营、学校课堂,理论宣讲110余场,专场宣讲60余场,线上线下惠及党员干部群众14万余人次,将“理想的包裹”传递给市民。

“菜单式课程”满足市民需求,从百姓需求出发,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推出创新理论、生活百科、人文历史、法律常识、文学艺术、体育知识6个系列课程,实行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让市民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并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不断提高市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线上课堂”是市群众艺术馆丹丹老师开设的新媒体课堂,“手机摄影”已经吸收2000多人在线上学习,丹丹老师说:“手机是每个人必备的通讯工具,但是用手机能拍出美丽的图像,却是需要专业学习的,市民非常喜欢学习摄影,不再打麻将了,不再无所事事了,邀上几个同学采风赏景,拍摄出好的作品相互鉴赏,参加摄影大赛。”线上授课打破了区域的局限性,将居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改变居民传统生活理念,紧跟新时代步伐,成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者。

全民业余学习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渠道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丹东市委为使市民业余学习活动常态化、持久化、规范化,采取“一挂牌、二上墙、三建档、四考核”工作举措,实现基地场所广而告之、教学管理制度上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市本级核心基地1个、骨干基地11个,县(市)区建立基层基地55个、文明实践所95个、文明实践站826个,实现了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大脑中枢”的顶层设计与“神经末梢”具体执行联动才能确保学习活动健康发展,为社会治理长远发展奠定基石。

丹东市中医院是骨干基地之一,在中医院的大会议室每月都要举办几次“健康大讲堂”,只能容纳200人的会议室常常挤进来300多人,周边县城的市民早早坐班车过来听课,中医院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专家为市民讲课。

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说:“我们相信中医院的专家,他们讲的健康知识都是正确的、实用的,也避免我们老年人掉进咋骗的陷阱。”中医院不仅在医院里开课,还组织专家走入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正能量的健康知识,还社区一个健康和谐的安全环境。

全民业余学习要运用教育的平台、学习的手段,培育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新风,促进市民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坚持“以民为本”,归根结底,还是要以群众满意为目的。当前社会化趋于多元化发展,要实现治理全覆盖,要广泛地发动群众主动通过学习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打造新时期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杨术玲)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