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杨家卿诗词选

2025-04-30 08:37:14 | 来源: 焦作大学

杨家卿,河南温县安乐寨(司马懿故里)人,焦作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二级教授。著作有《学步小札》《党建研究十题》《群众路线纵横谈》(获河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杨家卿文集》(1-7卷,河南人民出版社)《文心三卷》(外文出版社)等26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发文、转发30余篇。兼任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多所大学兼职、客座教授,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荣获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教育部人文社科专家、首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杨家卿诗词选》付梓

焦作大学教授杨家卿撰著的诗词集近日付梓。集子收录作者诗联词赋120首,评诗论联6篇。内容既有对党和国家的赞颂,讴歌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还有其对人生的感慨,对亲友的感恩和思念以及过往经历的追忆。作者在自序中写道:

古人云:“诗以言志,歌以咏怀,文以载道。”此语穿越古今,道出诗文精髓。半生笔耕不辍,痴迷诗词之趣。今将往岁创作的诗词歌赋120首、评诗论联6篇整理成册,按写作时间编排,呈方家指正。吾非自诩风雅,只将诗词作镜,映照人生足迹,寄托内心情感。

耕读岁月:诗心初萌

余本布衣,生于太行南麓、黄河北岸的司马懿故里——温县安乐寨。此地背山面水,风景秀丽,虽处偏隅,却承三国遗风,文脉深厚。相传古村有副专用对联,为先祖杨碾所撰:“卜里遗风衣冠人士,晋城佳节襟带山河。”少时家贫,劳作之余手不释卷,每遇妙句欣然忘食,恍若与古人神交。

吾于特殊年代,求学本县二中,虽处乱局,犹抽暇赋诗。曾作数十首自由诗、散文诗,多已散佚,唯留1974年创作的自由短体诗《早春撒肥》。此为学诗起点,故收录于诗集开篇以作纪念。岁月更迭,改革开放春潮涌起,高考制度恢复,有幸成为“新三届”一员,负笈前往曾为平原省省会的新乡市求学。毕业后初入仕途,辗转多岗,后执鞭杏坛。风云变幻、草木荣枯,皆以诗文记之。新世纪后,阅历渐丰,闲暇之际兴至吟哦,以抒胸臆。

诗以言志:素心流韵

余深知诗集多有格律不工之处,难登大雅。然吾写诗不求雕琢词句,唯重情感真挚。在大学读中文系期间,秉持“诗是感情的喷涌,自然的流露”之理念,不以律害意。

诗集中,有“心存巍巍报国志,胸怀殷殷济民情”的家国情怀,虽显稚嫩,却见赤子之心;有“花开花落皆有意,云卷云舒如逝波”的岁月感慨,欲捕时光痕迹;有“除夜祭亲临祖堂,尊前三代泪沾裳”的亲恩追思,满含愧疚;有“春秋九载磨一剑,榜上有名合家欢”“次孙年少志飞扬,承泽携辉竞锦章”的孙辈期许,亦有“未学苏秦头悬梁,但仿祖刘共起舞”的同窗忆念,更有“松杉苍翠峰葱茏,峻岭嵯峨云雾间”的山川放歌。皆出自本心,不事修饰,唯愿留存本真。以《春节忆母》为例:

母别十载常思量,每当节日忆断肠。

除夕守岁祭先祖,茔前叩拜热泪淌。

梦中多忆萱堂貌,跪偎膝下终难忘。

子孙不负长辈愿,为国争荣家添光。

语言质朴平实,技巧或欠,却皆为真情流露。

家风传承:文脉守灯

吾家世代清贫,以耕读传家,重品德修养。近年于河南省图书馆,首次得见十六世先祖、清代道光年间恩贡杨碾公《明史记要》稿抄本(20卷),纸页泛黄处,似见先人挑灯著史之影。文史大家舒乙曾题赞“杨碾旧居”:“两代五名士,百年一将军。”此家族旧誉,非余之功。

自2017年吾创设“维翰堂家庭奋斗奖”以来,通过“仪式感+物质激励”,将抽象家风转化为具体行为标杆,旨在以诗书传家,迄今已举办八届,成效显著。春节阖家四十余人共聚,晚辈捧“学业精进”“孝老爱亲”等奖项,长辈欣慰,更期后昆勤读向善。此事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道,媒体誉之为“正能量家庭活动典范”。2021年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次年,余获评“中国好人”,事迹入编《作文周刊》并收录于龙源期刊网。

除家族文脉传承外,亦心系乡土文化保护:为家乡整理《司马懿故里安乐寨诗文集锦》等七本宣传资料,上世纪八十年代挖掘出《司马懿得胜鼓古乐谱》——被列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皆桑梓之情所驱,非敢言功,唯报本而已。集子中《杨碾旧居诗赞》等篇,即为此心记录,笔力绵薄,唯表拳拳。

无用大用:诗心永存

或问:“今世之下,诗词何用?”笑答:“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科研数据冰冷,诗词可暖人心;功利喧嚣攘攘,诗心能辟清境。余写诗不为稻粱谋,只为在学术与烟火间,留一片不蒙尘埃之地,记思想微光,存赤子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中原诗群”领军人物王绶青举荐,加入省作协。愚作偶见报端,竟得师友谬赞。书法家李鹏远先生三十年前与我云诗相和,河南省文史馆资深馆员薛垂广赠诗勉励,挚友李留根《儒雅清风》诗集百余首记吾辈交往。最惶恐者,乃大学恩师王济瑛教授微信评曰:“家卿,读你诗辑既感动又兴奋。你论著、诗歌双成,书法亦独树一帜,令人敬佩。望继续努力,为母校争光。”收到鼓励,惊喜交加,立刻回复:“承蒙恩师抬爱,自愧汗颜。所幸谨遵教诲,恒守初心,唯愿有益于世。祝您康健!”

拙作付梓之际,幸得诗词专家姚待献先生惠赠《七律》《水调歌头》二章。其《七律》云:

“司马故里蕴奇才,墨海诗山任剪裁。

笔走龙蛇书浩气,胸藏丘壑净尘埃。

七卷文集传薪火,廿六鸿篇映玉台。

最是率真脱俗处,清词丽句自然来。”

《水调歌头》云:

“温县育才俊,安乐寨生辉。书承晋韵唐风,椽笔写雄奇。曾历政坛风雨,更著黉门桃李,德艺两相宜。诗品即人品,率性见真知。

抒胸臆,观兴怨,总相宜。百十首里,多少珠玉缀新词。不饰铅华粉黛,自有清芬雅致,一卷一芳菲。莫道桑榆晚,霞彩正纷披。”

先生之笔,既赞故里文脉,亦褒创作之诚。四十余载交谊,尽在“诗品即人品”之句。其诗词精妙概括吾人生历程,字里行间满是期许,感佩至深。

最后,盼读者于诗词平仄中感受真情,在字里行间寻得共鸣。回望生平,幸甚:生逢盛世,得享耕读之乐,又有诗心相伴,虽经风雨,仍觉人间值得。今以诗为笺寄读者:若于某句见己影,或因某联兴家国之思,则吾数十年笔耕,不虚此行矣。(张屹东)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