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传授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之道,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时代干部要担当尽责就要主动发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做“眼里有活儿”的干部。所谓“眼里有活儿”,不是被动等待任务的按部就班,而是把责任扛在肩上的担当。唯有以民为本、甘于奉献、迎难而上,才能在基层一线炼就“见微知著”的眼力,成为“眼里有活儿”的干部。
以民为本,主动作为显情怀。“眼里有活儿”的干部,首先要眼里有群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主动跳出干部视角,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才能让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反之,若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对百姓的呼声充耳不闻,即便身居要职,也不过是“眼里没活儿”的“稻草人”。要多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常怀爱民之心,常思百姓之苦,常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甘居人后,吃亏奉献守初心。“眼里有活儿”的干部必是甘于奉献的“急先锋”、不怕吃亏的“老黄牛”。甘居人后,不是甘于平庸,而是在利益诱惑前主动退后一步,把机会让给群众、把方便留给基层;不怕吃亏,不是不懂算计,而是在困难挑战前坚决向前一步,把担子扛在肩上、把责任放在心头。干部的吃亏指数直接关联着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把“宁可自己多吃亏,也要群众得实惠”当作履职信条,在“找活干”“抢活干”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
迎难而上,破局开新砺胆魄。新时代的干部不能只做“按图索骥”的执行者,要勇踏时代浪潮,敢接“烫手山芋”,在困境中寻新机、于挑战中开新局。真正的“眼里有活儿”是主动从“没问题”中揪出隐患,在“办不成”处撕开裂口。破局者的胆魄,不在豪言壮语,而在躬身入局的行动自觉。越是矛盾集中、难题交织,越能考验干部的胆识与智慧,要敢于试错,跳出“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挑赶考路上的“千斤担”。(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