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劳动始终是推动时代前进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值此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广大青年干部当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主动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在躬身实践中锤炼本领,以实干成效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劳模精神是永不褪色的旗帜,激荡着时代的长空,猎猎作响。习近平总书记礼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并将其视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振超效率”享誉全球的许振超,从“绝壁凿渠”为乡亲引来生命之水的黄大发,再到高铁焊接领域“丝丝入扣”的李万君,不同时代的劳模用青春、汗水与智慧诠释着劳动的价值——他们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大国工匠”,是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更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速度”需要“青年力量”托举,“强国蓝图”需要“青春颜色”勾勒。广大青年干部当以劳模为镜,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科技创新中勇闯”无人区”,在产业升级中争当“先锋队”,在乡村振兴中甘做“铺路石”。以劳模精神为灯塔,在实干中践行“劳动最光荣”的时代誓言,让每一份付出都成为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坚实基石,让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新时代的奋斗光芒。
劳动精神是屹立不倒的丰碑,见证着复兴的征途,岿然不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从袁隆平在稻田里耕耘出粮食奇迹,到张桂梅以病躯点亮山区教育的星火,劳动精神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田间地头躬耕的身影,是实验室里不灭的灯火,是改革攻坚时破冰的勇气。“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之光始终普照,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每个平凡岗位都是建功立业的舞台,每滴辛勤汗水都在浇灌强国的根基。广大青年干部当以“不惰者,众善之师”为精神火炬,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里通晓民情,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内解码未来,在改革创新的新天地中勇闯新路。以攻坚克难的锐气破解工作难题,用绣花功夫的细致织就民生保障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工匠精神是劳动淬炼的星火,绽放着匠心的光芒,璀璨耀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敦煌壁画修复师让千年飞天重展笑靥的妙手丹青,到5G通信团队在方寸芯片间打破封锁的技术突围;从航天工程师用0.003克火药微雕精度托举千钧火箭的极致追求,到船舶重工团队将万吨巨轮轴系安装误差控制在0.01毫米的毫厘之争。这些闪耀着时代印记的光亮,正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既闪耀在"天问"探火时划破星际的轨迹里,也蕴藏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执着探索中。广大青年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当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不懈砥砺初心,要学习"深海勇士"号深潜团队在千米海沟中的勇敢,要练就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在戈壁滩上的耐心,更要秉持"小巷总理"林丹四十载绣花功夫的精细作风,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十六字箴言化为促进乡村振兴,助力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郭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