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民生议题热度不减,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唯有秉持“念兹在兹”的为民初心,以“久久为功”的坚韧意志书写答案,才能让幸福从美好憧憬变为百姓生活中的真切体验。
从“烦心事”到“暖心事”,用“些小吾曹州县吏”的赤诚之心温暖万家灯火。面对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年轻家庭的育儿压力的难题,只有将“时时牵挂”的深情转化为“事事落实”的行动,才能让政策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广大干部要怀揣“民情记事本”,穿梭于大街小巷,在公园长椅的闲谈中倾听民生期盼,从社区公告栏的留言里捕捉群众心声;把百姓的“抱怨声”当作改进的“冲锋号”,既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民意直通车”,也要延续“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让政策制定既有大数据的精准支撑,更有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在家长里短中践行初心使命,用“时刻在线”的服务精神守护百姓的“稳稳幸福”。
从“万根线”到“一盘棋”,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务实作风筑牢民生根基。民生改善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功夫,而是深耕细作的系统工程。随着群众需求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民生工作既要筑牢基本民生的“安全网”,更要打造品质生活的“幸福圈”,用“事事谋划周全”的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党员干部要“精准施策”,既开好普惠性的“民生大餐”,也定制个性化的“特色小菜”;穿针引线,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既要坚守民生底线不放松,更要在公共服务优质化中提升幸福指数,让民生保障既有广度更有深度,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从“硬任务”到“真情怀”,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守护百姓安宁。政府推进“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异地就医结算”打破地域壁垒,这些开创性的改革举措,彰显着“敢啃硬骨头”的担当勇气。民生改善的攻坚路上,往往布满荆棘坎坷。广大干部要当开拓创新的“排头兵”,面对困难不退缩、遇到挑战勇向前,用“我来干”的担当攻克“老大难”。既要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更要做好基层治理创新,在“显绩”与“潜绩”的统一中,用“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铸就“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民心工程,在民生答卷上镌刻温暖印记。(撰稿人:潮佳怡;来源: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