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南山区,大学生村官小林用三年时间把百香果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规模;在青藏高原,乡镇干部次仁扎西带领牧民建起现代化牦牛合作社。这些新时代基层干部用行动证明:基层既是服务群众的主战场,更是淬炼本领的大熔炉。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基层干部的成长路径需要新的时代注脚。
新时代基层干部要以学习破除本领恐慌。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基层治理图景。浙江某社区干部通过自学编程开发出“智慧网格”管理系统,将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40%;云南边境村寨的驻村干部运用直播电商,让深山农产品走进都市餐桌。新时代基层干部既要掌握“铁脚板”的硬功夫,更要练就“大数据”的新本领。这要求我们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把政策文件学深悟透,向人民群众拜师学艺,用新技术赋能传统工作方法。
新时代基层干部要用实践锻造担当脊梁。疫情防控期间,武汉某社区书记连续90天驻守防控一线,用46本工作日志记录下抗疫点滴;河南洪灾中,村支书王耀斌带领村民用门板搭起“生命之舟”,转移群众300余人。这些生动实践印证: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干部成长就像茶树生长,只有扎根沃土才能积蓄养分,只有经历风雨才能醇厚回甘。要主动到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矛盾窝里“墩墩苗”,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增长胆识才干。
新时代基层干部要凭创新激活治理动能。成都某街道创设“居民议事厅”,让老旧小区改造方案从“政府配餐”变为“群众点单”;苏州工业园推行“全科社工”模式,实现90%政务服务“门口办结”。这些创新实践揭示:基层治理不是机械执行,而是创造性转化。新时代干部要善用“共情思维”感知群众需求,巧用“跨界思维”整合社会资源,敢用“破局思维”突破陈规旧制,让治理创新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基层干部的成长轨迹,标注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刻度。当我们把双脚扎进泥土,把情怀融入民生,把创新写在大地,就能在广袤基层收获最美的成长礼赞。这种成长,既是个人能力的拔节提升,更是党的执政根基的夯实践行,终将汇聚成推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宋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