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如炬,照亮前路。在历史长河与时代浪潮中,总有一些身影以生命为烛,以奉献为火,在浩瀚星空中划出最璀璨的光轨。从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振臂高呼,到黄文秀"扶贫路上青春无悔"的坚定足迹,从钱学森"五年归国路"的赤子情怀,到张桂梅"我生来就是高山"的铿锵誓言,奉献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密码。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迸发出更夺目的光芒。
仰望星空的坐标,以信念之光照亮奉献之路。李大钊在《青春》中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时,北京大学的红楼里正酝酿着改变中国的星火。这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每月把三分之二的工资用于革命事业,家中常常捉襟见肘,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高呼"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这种超越物质利益的奉献,源自对真理的信仰。就像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从青春韶华到白发苍苍,用五十七年光阴守护莫高窟,在数字化保护的赛道上与时间赛跑,让千年壁画在数字世界获得永生。他们的奉献,是对理想信念最生动的诠释。
脚踏实地的跋涉,用行动之犁耕耘奉献沃土。在广西百坭村的扶贫路上,黄文秀用脚步丈量民情,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她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每户的情况,汽车里程表上两万五千公里的数字,勾勒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图谱。这种奉献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张定宇院长那样,拖着渐冻症的身躯在抗疫一线奔忙;像南仁东那样,用二十二年光阴在贵州深山铸就"中国天眼"。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非凡业绩证明:奉献精神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
薪火相传的接力,让奉献之河永续精神血脉。在云南华坪女高的晨读声中,张桂梅用贴满膏药的双手托起大山女孩的梦想。当毕业生们成为教师、医生、警察,把"我生来就是高山"的精神火种播撒四方时,奉献完成了最动人的传承。这种传承就像"两弹一星"元勋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在北斗团队、嫦娥工程中焕发新生;像焦裕禄栽下的泡桐树,在兰考脱贫攻坚战中化作"焦桐"琴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摆渡人,让奉献之河永远奔腾。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奉献精神正在书写新的时代注脚。它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高地,而是快递小哥风雨兼程的足迹,是科研人员实验室不灭的灯光,是戍边战士界碑前的坚守。当我们循着榜样之光的轨迹前行时,每个人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星火。正如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份深沉的爱,正是奉献精神最澎湃的源头活水,必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解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