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民族复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干部作为时代使命的践行者,二者的同频共振、携手共进,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民企发展:经济活力的“蓄水池”与“风向标”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从“草根经济”成长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参天大树”,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从华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封锁,到比亚迪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赛道;从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填补产业链空白,到互联网平台赋能乡村振兴,民企始终是改革创新的探路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激发民企活力不仅是稳经济、保就业的“压舱石”,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青年干部:复兴路上的“先锋队”与“连心桥”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有“向下扎根”的务实精神,在基层一线倾听民声、纾解民困;又有“向上生长”的创新思维,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新赛道上敢闯敢试。从优化营商环境到落实纾困政策,从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青年干部既是民企发展的“服务员”,也是政企协同的“联络员”。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中“90后”干部攻坚数字化政务,深圳前海合作区青年团队助力民企走向国际舞台……无数实践表明,青年干部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正在成为连接政策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
双向奔赴:凝聚合力绘就复兴新图景
推动民企与青年干部“双向赋能”,需要构建更开放的协作生态。一方面,青年干部应主动走近企业,以“店小二”精神解难题、优服务,以“新思维”助力民企融入“双循环”格局;另一方面,民企也需以家国情怀反哺社会,在稳就业、促共富中彰显责任担当。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完善政策落实反馈渠道,让“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同向发力。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唯有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才能激活“1+1>2”的协同效应。
风起东方,潮涌华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民企的拼搏精神与青年干部的奋斗姿态,恰如时代的双翼。让我们以“闯”的勇气、“创”的智慧、“干”的担当,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