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将民生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基层干部是连接党与群众的桥梁,应当以“民生为本,民心所向”为尺,精准量度改革的深度,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千年古训。
民生为尺,量改革之深;民心所向,引发展之路。“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努力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无论是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基本民生保障,还是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等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基层干部都应全力以赴,力求做到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干部更应将民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力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片土地。
深入基层,察民情之细;汇聚民智,绘改革蓝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推动改革的磅礴力量,共同绘制出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
勇于担当,破改革之难;心系民生,筑幸福之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基层干部应当勇于担当,敢于面对改革中的困难和挑战。在教育领域,基层干部需不遗余力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住房领域,基层干部紧盯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就业领域,及时准确掌握群众就业需求,和群众一起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帮助群众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
持续创新,探改革之路;不忘初心,守为民之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基层干部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新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胡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