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开拓创新精神才能走出新路、干出事业。新征程新起点,党员干部要坚持开拓创新精神,以引领时代的“排头兵”姿态,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站稳脚”也要“迈出腿”,坚持“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是另起炉灶、改旗易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我们在百折不挠的接力奋斗中,积累了大量创新经验,党员干部要学会向历史学习、向书本学习,在深挖历史、党史的“富矿”中,开阔思路眼界,寻找改造世界的普遍规律、科学指引,做到“古为今用”、“汲古出新”。开拓创新也不是新瓶旧酒、割蕉加梅。创新的本质是突破。运用惯性思维、复制习惯做法,“变个说法”、“换个包装”等自欺欺人的做法,是用假创新掩盖真问题,既造成了资源浪费,更会贻误发展机遇。要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大胆革故鼎新,敢走前人未走之路,敢创前人未竞之业,跨出开山辟路的“关键第一步”,在实践中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走出新路径,形成推动社会进步新的动力源泉。
“步子快”也要“节奏稳”,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要迅速起跑、分秒必争。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竣工,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是这“超常规”的建设速度,为深圳抢抓了发展机遇,走在了全国前列。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而速度是创新的关键,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绝不可等待观望、亦步亦趋。要提振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克服“慵懒散浮拖”,以身入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主动出击、只争朝夕,向着强国之路阔步奋进。开拓创新要循序渐进、蹄疾步稳。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拓荒之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铁……每个战略高技术领域“从0到1”的“薄发”,背后都是日积月累、韬光养晦的“厚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攻关,都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绝不能急于求成、不择手段、乱干蛮干,要拿出“工匠精神”,甘坐“冷板凳”,摈弃浮躁、精益求精、执着专一,克服“政绩冲动”,下足“绣花功夫”,脚踏实地去破解一个个难题、攻克一处处关口。
“加满油”也要“把方向”,坚持“明辨笃行”。开拓创新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越往后,任务越繁重,啃硬骨头、闯难关、过险滩,没有十足的勇气是不行的。老工人孟泰在日本专家断言“只能用来种高粱”的鞍钢厂区建起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当代愚公”黄大发艰苦奋斗36年,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都离不开坚韧执着、敢想敢干的魄力。要有解放思想、敢破敢立的胸怀和胆量,放下害怕出错、惧怕失败的心理包袱,跳出条条框框,彻底放开手脚,以勇立潮头的气概、矢志攻关的胆魄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要心明思慎、谋定后动。思深方益远。创新需要勇气,更要兼具智慧,越到深水区、越到复杂路,越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慎思之、明辨之”,要强化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要锚定“一切为了人民”这个“坐标系”,坚持创新依靠人民、创新为了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运用好“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通过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畅通群众建言献策渠道,汲取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思路,确保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让我们永葆奋斗激情,勇于开拓创新,以勇攀高峰的劲头、弯腰干事的苦头、日新月异的势头,接续奋斗,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马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