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然而,一些地方仍存为基层减负的“挡土墙 ”,不科学的考核让部分基层干部“忙”上加“盲”,影响基层工作成效,让基层这匹“小马”在不堪重负中艰难前行。中央明确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推倒基层考核减负“挡土墙 ”,要以“三减三增”推动基层考核真减负、减真负。
减“过度考核”之负,增科学评价之效。当前,一些地方对基层的考核过多过滥,难以“消肿”。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指标,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甚至出现了为考核而考核的不良现象。过度考核不仅耗费了基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导致基层干部只注重“面子工程”,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成效。要为基层减负,就必须减掉这一沉重负担。一方面,要精简考核指标,突出重点工作,避免面面俱到。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让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指挥棒”。另一方面,要创新考核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台账检查、资料汇报,多采取实地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通过科学评价,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去。
减“条线考核”之乱,增统筹协调之力。在基层工作中,条线考核难以合并,各部门各自为政,让基层干部陷入“多头考核”的困境。不同部门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各不相同,基层干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不同的考核要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整合条线考核。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考核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考核重点,避免重复考核和交叉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避免给基层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通过统筹协调,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条线考核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减“材料负担”之重,增务实工作之风。西部某乡镇党政办干部坦言,目前工作考核指标中查看留痕的多,对实际工作业绩和群众评价关注的少。一些参与考核的干部坦言,考核工作很多时候通过看材料完成,“对具体人和具体工作的考核,往往变成对所报材料的考核”。除了考核材料,各种汇报材料、总结材料、报表材料等,让基层干部整天忙于“爬格子”,而无暇顾及实际工作。材料负担过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也容易滋生形式主义。要为基层减负,就必须减掉这一负担。要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报送,能不报的坚决不报,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要树立务实工作之风,把考核工作重点放在看得见的实绩实效上,而不是材料的堆砌上,鼓励更多干部真正融入基层,让考核真正回归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更好服务百姓的初衷。
考核是衡量德才的“一把尺子”,是督促工作的“一条鞭子”,是反映政绩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切实通过“三减三增”为基层“松绑瘦身”,让干部“轻装上阵”,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忧,让基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坚实依靠。(罗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