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人,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各地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积极在吸收“新人才”、创造“新环境”、发展“新模式”方面下足真功夫,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求其贤、用其才,吸收“新人才”,凝聚新质生产力“向心力”。“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新质生产力其显著特点是创新,驱动创新的首要因素是人才,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在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栽梧桐树,何引凤凰来?”各地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广纳英才,发出求贤若渴的“英雄帖”、打造近悦远来的“聚宝盆”,让人才“有枝可依、有巢可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用才导向,结合人才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任务分工,新质生产力的凝聚“向心力”;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发送的科学策略用好人才,不仅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更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才能真正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价值,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育其能,练其长,创造“新环境”,提升新质生产力“驱动力”。“育材造士,为国之本。”人才培养是国家、民族发展长远发展的大计。持续抓好人才能力本领的培养,就要形成从“知”到“行”、从“用”到“会”的闭环。各地要坚持眼光长远、考虑全面。为“新人才”创造“新环境”,提升新质生产力“驱动力”。要树牢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善做相马伯乐,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以“深耕细作,厚积薄发”的扎实功夫培育人才;要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主动适应业务交叉、能力多面、知识融通的大趋势中去;要制定各类人才“靶向定制”成长方案,精心制定长周期、多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创新,促进学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贯通,稳步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促其学,提其质,发展“新模式”,提高新质生产力“创新力”。“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用才”,就要创造条件、重塑机制、加强保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拥有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各地要用好考核“指挥棒”,结合不同领域、类型人才特点制定考核标准,避免“只用一把尺子衡量”的评价弊端,激发“新质人才”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无限活力。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尊重科研工作周期长的规律,健全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好科技工作者的干事热情,让更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的人才脱颖而出。(张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