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振兴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核心,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要以打造强有力的组织和建设高素质的队伍为重点,持续优化农业产业链,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形态,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从而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激活组织发展“战斗力”,合力合拍形成集群优势。“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指挥所”,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只有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产业振兴才能步稳蹄疾。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注重锚定目标促落实,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让逐级带、层层抓成为常态。要持之以恒强功能、扬优势、聚合力,不断深化产业链党建联盟建设,规范开展制度落实检视等专项行动,真正把支部作用延伸到发展一线,真正让战斗堡垒聚得起人气、留得住人心。
激活基层发展“生命力”,戮力同心形成人才优势。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头雁”队伍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聚焦农村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和村干部的成长需求,举办各种乡村全面振兴培训班和视频课程,组织村级干部赴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以优质培训提升视野和能力。同时,要大力选拔那些有志向、能干事、会干事且作风优良的人员担任带头人,统筹推进结构优化、待遇保障和激励措施,全面提升“头雁”队伍的活力和干事热情,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激活产业发展“竞争力”,集腋成裘形成发展优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应依赖“单打独斗”,而应通过“合作共赢”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优化产业链布局,将农业发展与深加工结合、村级经济发展与人才引进结合、农产品品牌与文旅产业结合,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村级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同时,应利用区位优势,抓住区域协同发展的机会,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优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创新的方式落实相关政策,保护和维护农民的利益和权益,切实提高民生福祉,温暖民心,让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王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