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释放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贯到底的强烈信号,展现了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边远散小”单位与“冷门”岗位虽不处于关键位置,但绝不能忽视其可能滋生的腐败问题。
非关键岗位容易被忽视。在反腐倡廉的征程中,我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关键部门、重要岗位,却容易忽视“边远散小”单位和“冷门”岗位。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却可能成为隐性腐败悄然滋生的土壤。预防“边远散小”单位与“冷门”岗位隐性腐败,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
非关键岗位监督处盲区。“边远散小”单位,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规模较小,常常处于监督的盲区。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可能会认为自己远离权力中心,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从而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而“冷门”岗位,因其工作内容相对不引人注目,也容易被监督所忽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便心存侥幸,利用职务之便,以隐蔽的方式进行腐败行为,从小贪小腐逐渐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隐性变异的腐败在这些地方悄然滋生,可能表现为虚报费用、违规领取补贴、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形式。这些腐败行为虽然单个看起来可能金额不大,但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预防隐性腐败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必须织密监督网络,擦亮监督探头。要加强对这些单位和岗位的日常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纠正,让腐败行为无机可乘。二是通过精准发现问题,做到打早打小,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后果。三是以案促改。对于发现的腐败案件,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找出制度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通过查处一案,达到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四是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等方式,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抵制腐败。
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在路上。我们不能让“边远散小”单位和“冷门”岗位成为腐败的避风港。只有从思想、监督、制度等方面入手,不断筑牢防线,才能确保“边远散小”单位与“冷门”岗位成为廉洁的净土,才能有效遏制隐性腐败的滋生,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石旭锋)